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S沙俄、苏俄、苏联(1547-1991(时间轴))
1547.1.19伊凡四世“沙皇”(1547~1917)1861.3.31682~17251685168918601812.6.2218531858彼得一世俄国~中国俄国~法国俄国~土耳其俄国~中国亚历山大二世雅克萨反击战(7下P106)《尼布楚条约》(7下P107)拿破仑远征俄国(9上P35)克里木战争(9上P72)《瑷珲条约》(8上P10)《中俄北京条约》(8上P10)改革内容(9上P75)农奴制改革(9上P74)1892俄国~法国《俄法协约》(9上P100)1901.91861.3.3《勘分西北界约记》(8上P10)左宗棠收复伊犁(8上P12)《中俄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协定书》(8上P10)19世纪80年代八国联军(8上P21)日本《马关条约》引起的“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8上P17)1864189519001881亚历山大二世俄国~中国俄国~中国《辛丑条约》(8上P22)英法俄三国协约(9上P101)1917.1武装起义决议案1901.91917.3罗曼诺夫王朝列宁1917.41917.11.71904英俄1907英法二月(俄历)革命(9下P2)四月提纲(9下P2)十月(俄历)革命(9下P3)俄国~中国《辛丑条约》(8上P22)1934肃反运动(9下P9)斯大林模式(9下P8)1936斯大林19281918~19211921.31922战时共产主义(9下P4)苏联(9下P9)列宁逝世(9下P26)列宁1917.11.71924.1.21新经济政策(9下P4)第五年计划开始(9下P7)1941.11.7斯大林红场阅兵(9下P40)柏林攻坚战(9下P47)《联合国家宣言》(9下P44)莫斯科保卫战(9下P38)斯大林模式(9下P8)1945.21945.4.3019361942.1.11941.6.221944.7~1943.2斯大林《雅尔塔协定》(9下P47)斯大林格勒会战(9下P45)1961“东方一号”(9下P113)1990中央全会(9下P98)苏东剧变(9下P99)1955.5199019641968初198519531945.4.30斯大林1945.81945.10.24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波茨坦公告》和苏联对日宣战(9下P48)勃列日涅夫的改革(9下P97)《联合国宪章》(9下P121)“布拉格之春”(9下P75)戈尔巴乔夫的改革(9下P98)赫鲁晓夫的改革(9下P71)华沙条约组织(9下P61)“八一九事件”(9下P99)1991.8.191991.121991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阿拉木宣言》(9下P99)《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9下P99)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改革内容:①政治: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②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③军事:设立常备军和海军P75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意义?答: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改革运动,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并随即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17世纪40年代,沙俄趁清军入关之机,入侵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1685、1686中国清朝康熙皇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1《尼布楚条约》:中俄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缔结《尼布楚条约》,中俄东段边境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发展。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2《条约》内容: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贸易。1背景:俄国从18世纪开始对外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夺取和占领周边国家许多领土。2黑海上的克里木半岛的战争是落后的俄国对更落后的土耳其背后先进国家英国、法国之间的战争。俄国惨败,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位。①割让领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①割让领土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1背景:到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农奴暴动频繁,人民革命一触即发。自由劳动力缺乏、国内市场影响扩大都使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3农奴制改革内容:《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主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改革。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②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④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4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与掠夺。5农奴制改革意义:6农奴制改革作用:抓住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7农奴制改革结果: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且缓慢。P74沙皇二世说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做了一切的话是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答:这段话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大限度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农奴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它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与掠夺。P76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中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而拿破仑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①积极方面:沙皇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这些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②消极方面: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前提是保护贵族、地主利益,这就决定了改革不彻底,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负担更为沉重;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答:农民虽然摆脱了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但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仍然要履行服从地主的义务。这说明改革很不彻底,广大农民并没有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改革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P76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①割让领土面积:44多万平方千米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②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③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④1875年左宗棠率兵进军新疆采用“缓进急战”战术,讨伐阿古柏⑤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⑥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俄国与法国签订《俄法协约》:如果德国、意大利与奥匈帝国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个国家都要全力相助。《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1《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马关条约》后果: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程度。②《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3“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与俄国在东北的扩张发生矛盾,俄纠集法、德出面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日本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辽东半岛赎金)。4“三国干涉还辽”后果: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①俄国:取得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变成势力范围。②德国: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③法国: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④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强租威海卫,把长江流域变成它的势力范围。⑤日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变成它的势力范围。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山东、直隶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掀起反帝爱国斗争。2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7攻陷天津1900.8攻陷北京,烧杀抢掠。1内容:①割让领土面积:7多万平方千米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西北部①答:主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②答:是沙皇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处于东西方之间的俄国仍然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而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阶级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这些都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1855年“克里木战争”俄国惨败更激化了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了农奴制,既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又避免了革命的发生。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历史作用。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后果:①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②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P23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答: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主要收入海关税被当做赔款担保,使清受制于西方列强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控制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朝廷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形势发生变化,美、德实力增强,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1907分别和俄国与法国签订军事协约,1907年最终形成“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P103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由此而起。①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2性质:民主主义革命3结果:大规模的人民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1背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俄国社会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2意义: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及时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列宁提出关于武装起义决议案,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中央政治局,领导起义。1原因: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把武装起义提上议程:①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俄国的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2经过:①1917.11.6列宁亲临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②阿芙乐
本文标题:S沙俄、苏俄、苏联(1547-1991(时间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1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