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纲点击考情播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本课近三年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2.要结合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各地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最新发展成果,分析考查对主干知识的运用,在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影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典例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北京菊儿胡同、客家围龙屋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文化的这种继承性非常稳定和持久,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彰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具有稳定性。但是,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文化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所以,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其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品性、人格追求、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表现。文化的民族性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同时又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例1](2009·广东高考·改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表明本土文化具有()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特点[课堂笔记]选A不符合实际,B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材料本土文化到新客家文化,说明本土文化具有继承性。D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在发展中,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得到发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去粗取精的历史选择过程,现存的文化无一不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①从传统文化的性质上来说,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②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说,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③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例2](2009·福建高考)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课堂笔记]此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第二,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将教材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着文化的发展。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3.建设“学习型社会”(1)建设“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3)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认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人类文化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文化的保存、传递,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也在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使其精华得以突出,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不同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该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取其精华。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融合和创新,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基础。[例3](2009·广东高考)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课堂笔记]选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能够用博客、BBS等方式传播文化,故直接选A。B介绍的是文化的内容,与题目无关;C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本身错误;D介绍的是先进文化的发展,但博客、BBS等传播的文化不尽是先进文化,故排除。A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在发展中,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得到发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强调的重点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联系(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例4](2009·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课堂笔记]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设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分析材料中的“国际社会”及“先哲古训”,即可分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增强创新意识。[答案](1)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2)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3)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考查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
本文标题:(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3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