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1.总量平衡的目标2.结构合理的目标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1.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2.结构对应的原则3.组合效益的原则三原则的关系:负债约束资产是基础;结构对应是条件;组合效益是目的第三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资产管理理论(AssetManagementTheory)1.商业性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Theory)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又称为“自动清偿理论”或“真实票据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重要性:(1)强调了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2)强调银行应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以确保安全经营局限性:忽视了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及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2.资产转移理论(TheShift-AbilityTheory)1918年,H·G·密尔顿提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最典型的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重要性:(1)沿袭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2)扩大了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丰富了银行资产的结构局限性:过份强调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或证券市场需求不旺盛的情况下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实现3.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1949年,普鲁克诺于《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重要性:(1)为银行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更为广泛,巩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2)突破了传统的资产管理理论依据资产的期限和可转换性来决定资金运用的做法,丰富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思想局限性: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是银行主观判断的经济参数,如实际情况与银行预测出现偏差,则使银行经营面临风险二、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ManagementTheo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该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重要性:(1)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2)为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3)为银行适应新变化,提高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局限性:过份依赖外部资金导致外部不可测因素的制约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借入资金要付出较高的利息,增加了成本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sandLiabilitiesManagement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该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该理论是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补充,用以管理银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资产管理方法1.资金总库法(pool-of-fundapproach)该方法的要点是,不管资金来源的期限长短如何,银行将资金来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借入款资本金一级准备二级准备贷款长期证券固定资产资金总库2.资金转换法(conversionoffundsapproach)该方法认为,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流动性要求,银行可以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法定准备金要求和流通速度进行资产分配。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活期存款借入款长期证券定期存款资本金一级准备贷款二级准备固定资产储蓄存款3.线形规划法(linerprogrammingapproach)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些目标变量的值,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某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运用于银行管理,则是决定一组资产负债的量,在一定的流动性和管理限制等约束条件下,使利润最大。这三种方法是在资金来源一定的条件下,按比例将资金分配于不同的资产二、负债管理方法银行可以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来扩大贷款规模,满足信贷需求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用借入资金满足短期流动性需要资产负债一级准备贷款资本账户二级准备投资存款存款提取借入资金2.全面负债管理——银行用借入资金持续地扩大资产负债规模资产负债一级准备投资存款二级准备资本账户贷款贷款增加借入资金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1.资金缺口管理(GapManagement)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可变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组合结构,通过改变资金缺口的大小,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FundingGap=IRSA-IRSL利率敏感系数=IRSA/IRSL净利息收入=利率变动×资金缺口资金缺口三种组合方式:(1)零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2)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3)负缺口——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2.持续期(久期)缺口管理(Duration)久期是一种用价值与时间加权来度量到期日的方法,考虑了所有盈利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所有与负债相关的现金流出的时间安排计算单一金融工具,久期的标准公式是:nttntttttD11YTM1CFYTM1/CF)(期预期第)(期数期预期第式中:D表示金融工具的久期;t表示该金融工具每期现金流发生的时期;每个时期t的每笔预期现金流数额用CF表示;YTM是该金融工具的当前到期收益率。此公式的分母与该工具的当前市场价值(价格)是等价的ΔVA=-[DAVA/(1+i)]ΔiΔVL=-[DLVL/(1+i)]ΔiDA——总资产的持续期;DL——总负债的持续期;VA——总资产的初始值;VL——总负债的初始值以上两个公式表明:当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均朝着相反方向变动,而且资产和负债持续期越长,变动的幅度就越大,这意味着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3.比例管理法(proportionmanagement)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类比例指标体系以约束资金营运的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一、银行贷款组合银行贷款组合的主要决定因素有:1.银行客户的市场特点2.银行的规模3.金融监管要求4.经营环境变化和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5.信贷风险的影响二、证券投资组合(一)证券投资组合在银行资产组合中的作用1.稳定银行收入,对冲银行利率风险变化产生的损失2.抵消银行贷款组合中的信用风险3.投资地理多元化4.增强银行的流动性5.在银行资产组合中提供灵活性(二)影响银行证券投资选择的因素1.预期收益率2.税务负担3.利率风险4.信用风险5.经营风险6.流动性风险7.提前赎回风险8.提前还款风险9.通货膨胀风险10.抵押要求(三)证券投资期限战略1.阶梯或空间期限战略2.短期战略3.长期战略4.两头战略5.利率预期战略三、负债组合(一)存款资金——筹集存款的成本较低公众偏好(二)非存款资金1.相对成本2.风险因素3.所需资金的时间4.借入资金的规模三、资产证券化的机制1.成立特殊目的的信托机构2.由信用评级机构审查贷款和评估贷款质量3.选择包销机构4.构造和推销证券化的资产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作用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和银行管理的好处:1.资金来源多样化和降低融资成本2.有助于资本充足比率管理3.产生服务费收入4.降低利率风险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和银行管理的负面作用:1.证券化加剧了对高质量贷款的竞争2.证券化也加剧了银行吸收存款资金的竞争,特别是以大额定期存单吸收存款的竞争3.证券化使许多公司绕过银行,直接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