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价值先导
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价值先导袁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础部,江苏南京211170)摘要: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传统的、西方的和过去“左”的价值观,必须进行辩证地分析,以破除陈旧、落后的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民主体论价值观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共产党人切实解决好价值选择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关键词:“三个代表”;共产党人;价值观;先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价值先导。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取向,是唯物史观人民主体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转型在更深入地进行,多元并存,错综复杂的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撞也在更广泛和深刻的层次上发展着。面对这样情况,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分清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确立和保持“为人民谋利益”一元论的价值观。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分析传统的、西方的和过去“左”的价值观,破除陈旧、落后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定主体(民族、阶级、阶层和个人等)生活实践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运动在人脑中的反映,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评价事物、品评人物的标准和准则。它作为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成份,与其它一切事物和社会现象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传统的、西方的和过去“左”的价值观,我们必须进行辩证地分析,以便破除陈旧、落后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并不等同于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它还包括反映我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利益、愿望、理想和需要的观念。如刚健自强的观念、艰苦奋斗的观念、“等贵贱、均贫富”的观念等等。对于这一层面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使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建设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毕竟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家庭本位”、“家长主义”和“君权至上”;在社会规范上,表现为宗法等级制度和各种“纲常”、“礼教”;其“本位价值”是封建等级制度中的“权力”即“权本位”。“权”是最高价值,一切价值最终都要以“权”来换算和衡量。封建主义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因而从根本上说是同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社会基础不相适应的陈腐、保守的观念。它虽然是反映广大小生产者的利益、意志和生活方式的观念,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格格不入的。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观念,闭关守旧、满足现状、害怕革新的观念,生活散漫、不重效率的观念,缺乏主体意识、习惯于攀附和依赖的观念等。虽然在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作为完整体系的封建主义价值观也已经成为历史,但封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并不会随着封建制度消亡而随之消失,在一些党员甚至党的领导干部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思想障碍。也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2]。”为此,就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由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但主要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它肯定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以及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基本权利。其“本位价值”是作为商品交换中利益的货币形态的“金钱”,即“金本位”:一切都可以进行金钱交易;有钱就有了一切,赚钱是最大的成功和欢乐,赔钱是最大的痛苦和失落,这也就导致了“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教”的普遍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中的这些因素,特别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某些野蛮和粗鄙现象,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表现,如惟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现象的盛行等。而更多的则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相互纠缠,集中表现为以“钱”、“权”交易为特征的各种腐败现象。过去在我国一度盛行的“左”的那一套价值观,是建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心高度政治化、道德化,把社会主义首先和主要地当成一个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体系,只习惯于从政治和道德角度考虑问题,搞“政治挂帅”,忽视经济建设,造成经济与政治、道德之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二是价值主体的单一化和价值运行机制的单向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全社会计划的决策者和代表者,依靠自上而下的制度命令来维系社会的协调和统一。全社会各地区、各层次的行为者,都在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执行一致的计划,向同一个主体和计划负责。这样,被强化起来的就是下对上的服从和依赖意识,责权相分离的意识(“等、靠、要”是其极端表现);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保守、落后的价值观念,如“以穷为荣,以富为耻”的观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观念,“耻于经商”、“无商不奸”的观念,思想僵化、“唯上”、“唯书”、“唯风”的观念,轻视知识、鄙薄技术、无视人才的观念,不重效率、轻视管理的观念,等等。其实,这些观念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而大多是应该破除的封建主义和小生产体制下的陈旧、落后的观念。传统的、西方的和过去“左”的价值观,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它们的产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有的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它的进步性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为马克思所肯定的一个基本事实,即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发展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积极成果,包括它的某些合理的价值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对此我们要有大胆吸收的胸襟和气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经过批判性“扬弃”和创造性转化来为我所用。有的从开始出现其负面影响就相当突出,例如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和过去“左”的价值观。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当代来说,这些价值观连同一些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价值观,毕竟是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从本质上说都是应该否定的。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一经形成,并经过长期历史传递和文化心理积淀,就会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长期占据人们的头脑,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迅速改变,从而成为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仍然发挥其作用,尤其是“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大的市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破除这些陈旧、落后的价值观,防止各种腐朽的价值观的侵蚀,是我国当前价值观建构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4]。”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抓紧当前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的力度[5]。”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则,在价值观“多元并存、新旧更替”的复杂情况中,确立共产党人的“一元化”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同一社会形态中会出现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复杂情况。当前在我国社会中,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西方传入的价值观、过去“左”的一套价值观,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催生的新的价值观都交织在一起,从而使我国社会出现了多种复合的价值观因素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旧的与新的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幅“激荡的价值观世界”图景。可以这样说,价值观的构成和表现极其复杂,并依现实中人的主体形态的多元化而呈现价值观多元化面貌。但就每一个主体而言,尤其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价值观却不能多元,而只能是一元的。因为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如果一个人有多元价值观念,就难以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并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以及进行决策。那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我们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代表了共产党人根本的和最高的一元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价值观就其内容构成来看,有它的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血肉之体,永远联系在一起。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我们党的价值主体。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6]。”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他还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8]。”他还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9]。”“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10]。”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同我们党的价值主体统一起来,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还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它表明人们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这是我们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的内心定位。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是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他还进一步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12]。”可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是否先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之所在。从“人民的利益”这一价值目标出发,江泽民同志还指出:“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
本文标题: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价值先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