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宜居城市建设一、宜居仅指“适宜居住”吗?温哥华街区游步道波士顿大隧道东京吊式电车悉尼单轨电车六十年代的斗牛场市场与购物中心东京中城模型和环境日本六本木1、宜居的基本内涵——从生存层面:“宜居”首先满足安全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环境。古代,中外城市都首先出于防卫和统治需要。——从就业层面:具备丰富的就业、教育机会。——从自由层面:具备良好社会保障体系,个人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具备个人发展机会。实质:“以人为本”、理性感性、自然人文、集约与敞开、高效与休闲、产业与生活2、中外宜居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寄情山水”。中国古代宜居理念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诗经》就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诗句。2、中外宜居理念的差异——西方传统“漫步城市”。西方文化将城市作为思考的载体,以城市为平台来演绎自然和人文精品,以人为本打造城市特色空间和宜居环境。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作出“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的精辟论断。2、中外宜居理念的差异——西方工业化进程起步早。城市病大量出现,“宜居”以城市为平台,以人文为中心。而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甚至滞后于工业化。自然与人文环境必须兼顾。2、中外宜居理念的差异——西方宜居城市已是“成型的城市”,即城市之间有不同的产业分工,有不同的居住对象,宜居建设的内容趋向专门化。中国的城市中“成长中的城市”,城市形象和问题趋同,产业分工不明显,城乡人群混杂,宜居城市建设缺乏特定指向。3、宜居理念的演进(一)西方宜居理念演进(1)田园城市——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发展目前较为公认的宜居城市理念的起源是田园城市思想。1898年,霍华德以自然、公正与和谐为核心,提出田园城市的理念。3、宜居理念的演进(一)西方宜居理念演进(1)田园城市——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发展其设想是: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和谐——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3、宜居理念的演进(一)西方宜居理念演进(1)田园城市——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发展3、宜居理念的演进(2)雅典宪章——居住是城市第一活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召开第四次会议时提出了关于城市规划的全球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3、宜居理念的演进(2)雅典宪章——居住是城市第一活动首先,明确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所以“住宅区应该占用最好的地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的邻里单位”。3、宜居理念的演进(2)雅典宪章——居住是城市第一活动3、宜居理念的演进(3)人居思想——人与城市的互动196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结了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条件,提出了人居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3、宜居理念的演进(3)人居思想——人与城市的互动1961年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引发了规划界对社会公正、城市多样性、复杂性、人性化等全方位价值判断的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开始由关注工程技术转向关注社会问题,人本主义在规划中逐渐张扬。3、宜居理念的演进(4)宜居理念——公共空间的价值发现与重构1985年,国际建设宜居城市大会(IMCL)召开,正式提出宜居(livable)的概念和基本思路。3、宜居理念的演进(4)宜居理念——公共空间的价值发现与重构①社区再造,用紧凑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设施取代无序的蔓延;②认识到建设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副作用并与之斗争;③采用规划和城市设计决策,使城市对老人和小孩更宜居;④强调合乎道德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减少极端的经济不平等;⑤建设多功能的城市广场,利于市民约会和民主参与。3、宜居理念的演进(5)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发展要利在千秋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原则,具体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3、宜居理念的演进(5)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发展要利在千秋经济的可持续性包括:①地域产业的平衡发展;②住宅供求的平衡;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区结构;④维持地区的比较优势;⑤营造地区的魅力等3、宜居理念的演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包括:①减轻对地球和自然环境的负荷,积极维护环境(减少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预防热岛现象,减少大气和水质污染,防止地球暖化等);②为了恢复地球和自然环境而进行的努力(能耗的减少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尽量制定意在增大徒步圈的紧凑规划,提倡利用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源再生和减少废弃物等)3、宜居理念的演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包括:①维持和保护街区现有的魅力;②为街区增添新的魅力;③社会的稳定性3、宜居理念的演进(6)生态城市理念——保存环境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是RichardRegister的相关思想。生态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生态城市的标准是生命、美和公平。其设计原则是,强调公众利益与平衡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的优先权、居民融合、公众参与、自然环境修复、人文景观保护、循环经济的普及、城市集约发展等。3、宜居理念的演进(7)人居议程——从空间、社会和环境三维视野考量宜居性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大会“人居议程”明确提出了建设“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的目标,并指出“宜居性是指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与质量。”城镇的宜居性,除了其它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外,还取决于城乡居民点的物质条件和空间特性,并兼顾公平。3、宜居理念的演进(二)我国宜居城市的相关观点吴良镛院士等于1993年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中国城市规划杨保军提出,宜居城市就是公共设施和服务有效配置、生活便利,归属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发展。3、宜居理念的演进中国科学院张文忠提出,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相对于其他城市或相对于过去而言的动态目标,除经济指标外,要注重居民的感受,不仅满足安全、健康、便利等基本要求,还要满足人文和自然环境舒适、个人发展机会等较高要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宜居城市应该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概括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3、宜居理念的演进2005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首次正式将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定位之一青岛提出宜居城市“十二五”核心价值取向大连提出要建成生态宜居城市目标南宁提出打造“中国水城”建设宜居南宁4、宜居城市的内涵具备良好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拥有适人的气候、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高品位的绿化、宽敞的城市公共空间、安静的生活环境等。具备良好人文环境和城市文明,拥有发达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谐的社区文化等。具备良好健康安全和生活便利条件,拥有健全的法治秩序、完善的医疗系统、安全的生活设施、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等。4、宜居城市的内涵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充足的就业机会、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社会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城市,具备完善的公共安全预案、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性、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等。5、宜居城市的特征动态性。表现为影响城市宜居的要素不断变化,市民居住需求不断提高。宜居城市是两者动态匹配度较高的城市。相对性。宜居城市在时空上具有相对性,而非绝对性。同时城市不在大小,宜居则灵。5、宜居城市的特征差异性。宜居城市在某些方面特别“宜居”,并非涵盖所有方面。包容性。包括对不同人群、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接纳。欢畅性。有宽敞的公共交往空间,丰富的公共活动方式,有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宜居已成为吸纳高端人才和先进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只有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推进城市发展,才能激发社会潜能,实现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城市,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的重要抓手。6、对杭州的现实意义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一)国内外城市宜居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1.国际上注重城市宜居度评价联合国人居署关注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EIU(经济学人)注重被评城市的国际开放度《单片眼镜》首先考虑个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美世公司注重城市生活质量《读者文摘》注重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花园城市协会”侧重城市宜居的可持续发展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2.国内注重城市宜居性评价国内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通过对市民主观意向的调查,从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三个维度,发布城市宜居指数。通过建设部科技司验收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宜居城市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可作为杭州宜居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二)杭州宜居评估的基本思路及指标设定从宜居性和宜居度两个层面构建宜居城市评价体系。通过宜居性评价,反映杭州城市宜居性构成要素的客观表现,分析寻找杭州与先进城市的客观差距。通过宜居度评价,反映居民对杭州宜居的主观感受,剖析哪些人群、哪些领域和区域的宜居度较低,主要对哪些因素不满意,进而从两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需改进的工作。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1.宜居性评价杭州城市宜居性评价构成要素(一级指标)分为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人文环境与城市文明、健康安全与生活便利、经济发展与国际化、社会和谐与可持续性等五个方面权重分值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0.2670分人文环境与城市文明0.2062分健康安全与生活便利0.2457分经济发展与国际化0.1347分社会和谐与可持续性0.1772分综合得分63分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2.宜居度评价宜居度调查问卷内容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分解成细的指标。调查的主体对象界定为杭州市民、有2年以上国外生活经历的海归人士、在杭工作和生活的外省市人士、外资企业中的外籍人士以及高校的外国留学生等五个群体。课题组于2009年7月会同城调队等单位发放问卷400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3100多份。二、用什么衡量杭州的宜居程度?(一)杭州宜居性评估结果从指标的表现来看,杭州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文化硬件环境、社区管理、生活便利等方面,劣势主要反映在国际联络、教育资源、交通事故、公交运营效率等方面。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二)杭州宜居度评估结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五类人群普遍认为杭州是个宜居度较好的城市。在五个一级指标评分中,本地市民和外省市人士的评分普遍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外籍人士,海归人士和外国留学生的平均评价值最低。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三)杭州打造国际宜居城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宜居性和宜居度评价图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1.保持优势:宜居性高,宜居度也高第二象限的要素宜居性客观指标表现较好,宜居度主观评价也较高。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无论是水资源总量,还是风景名胜区数量,杭州的优势十分突出社区管理工作到位。胡锦涛两次来杭视察社区工作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1.保持优势:宜居性高,宜居度也高生活便利性水平高。本地市民对于看病、买菜、乘公交的方便性评价都较高文化保护卓有成效。安全预防工作到位。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2.值得关注:宜居性低,但宜居度高第一象限有关要素宜居性低、但宜居度高。绿化指标优势减退,但居民满意度仍然很高教育资源不足,但本地市民入学方便交通安全指标分值不高,但居民评价较好三、杭州的宜居状况怎么样?3.查找原因:宜居性高,但宜居度低第四象限的要素宜居性高,但宜居度低。文化娱乐硬件环境领先,但海归人士、外国留学生等满意度不高住房建设成效显著,但居民满意度不高政治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但外来人士满意度较低
本文标题:杭州宜居城市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1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