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生活/日用品 > 摄影入门及115使用技巧(初级篇)
本文是我通过搜集资料,然后进行集合,筛选,排序,修改,整理等,去除复杂的,难懂的部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数码摄影中的一些常用术语,使用原则和拍摄技巧(原创文字达到80%以上)最后章节是佳能115HS相机“手动P档”的一些基本设置和个人拍摄经验。希望对刚接触摄影的朋友和持有115卡片机的兄弟姐妹们能有所帮助。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内容中有欠妥或错误之处,衷心的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点,以便重新修订时更正。在此先行谢过了^_^一叶知秋2011年11月①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在学摄影前,我们有必须先要了解下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然,我可以直接复制网上一大段文字粘贴上来,什么半导体,电容器阵列,信号电荷,移位存取器等等,绝对看的你头都大了。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人眼的成像原理,通俗的给大家来说道说道。在人眼球最外边,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角膜,这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它经常受泪水冲洗,因此水汪汪的,一尘不染,同样,相机镜头也需要保持清洁。黑眼球中央有个黄色的小孔,我们称为瞳孔,相机镜头里面也有个小孔,我们称之为“光圈”。他俩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因为有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才看到的。比如,在黑暗的环境中,你什么也看不到。这些被反射的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底部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视觉中心,我们就看到东西了。同理,光线通过光圈进入到相机内部的感光软件上(CCD),感光软件将光线转变成电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处理器(DSP)处理,最后形成图像,存储在存储器上。这就是相机的基本成像原理了,看明白了么?接着再深入点讲讲:当光线太强时,比如拿个灯突然照你的眼睛,你会发现,瞳孔马上变小了,就是为了挡住过多的光线。当环境变暗时,瞳孔又会放大,以便让更多的光进入,当瞳孔散了,人也就OVRE了^_^同理,相机的光圈,也需要根据环境的亮暗来调整其大小。这个将是我们要讲解得重点。这儿顺便提一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相机成像元件有CCD(电荷偶全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佳能IXUS115HS采用的,与传统COMS有点区别的“背照式COMS”成像,感光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儿不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学习下。②快门,快门速度,曝光,曝光时间,曝光量,曝光补偿。快门,就是我们平时拍照时按下的那个纽纽。严格来说,快门是指那个“纽纽”下边连接的一套用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装置。你可以简单的理解快门就是镜头前的盖子。打开盖子,光线进入,关闭盖子,光线停止进入。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到关闭的速度。曝光,指感光元件在光线射入时用来产生“形象”的过程。曝光时间,是指感光元件在光线射入时用来曝光产生形象的时间。复杂点说就是按下快门时相机感光元件受到光线的照射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并以此记录光线信息的过程。快门速度与曝光时间,虽然两个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但是是相互关联的,快门打开多少时间,感光元件就有多少时间用来曝光。通过第一章节的成像原理我们知道,人眼也好,相机也罢,要想成像,必须有光线进入(当然,这个光线不单指发光体了,大部分是被反射的光)。进入光线的多少,我们给他起个名词,叫“曝光量”。进入光线的过程,就是我们上边说的“曝光”。“曝光量”,是由“光圈”和“曝光时间”来决定的。如果你理解不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个假设,曝光量就是一桶水。要想装满这一桶水,你需要一个水管和一定的时间来往里灌水。水管的粗细(水流大小)就是光圈,需要的时间,就是曝光时间,控制水管的开关,就是快门。你要把这桶水注满,水管越粗(水流量大),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水龙头打开到关闭间隔就越短。同理,想得到一定曝光量,光圈越大,单位时间进光量就越大,所需的曝光时间就越短,快门打开到关闭间隔也就越短(也就是快门速度越快)。所以说,光圈和快门速度是成反比的。就是说,得到同样的“曝光量”,光圈越大,快门就越快。对于一张图片来说,曝光量总有个“恰到好处”。曝光量的“恰到好处”需要光圈和快门来配合。如果它2个配合出现问题了,比如,光圈大了,快门速度没变快,就像水管变粗了,水流量变大了,你注水时间还是那么长,水肯定要溢出来,反映到相机上,就是画面出现“过曝”,反映出来的现象就是,图片太亮,白哗哗雾蒙蒙一片。相反,如果曝光量不足(水桶没注满水),画面就会黑乎乎的一片,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欠曝。过曝和欠曝的照片,整体和细节的表现都不好。一般情况下,相机系统还是能给你找出最佳光圈和快门配合的,但系统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当你用自动档,不管你怎么照,照片曝光总是不正确,不是过曝就是欠曝的时候,就需要你去手动调节曝光量了,比如“曝光补偿”的应用。“曝光补偿”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的,我们后边会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讲述。摄影如今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完整的艺术体系,仅流派就有好多种,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人肉眼看到什么样子,就要拍出什么样子。比如,一个瀑布或一个喷泉,人肉眼看上去,有的地方可能是断续的,可有人用相机拍却能拍成跟一张布似地连续效果。见下图,第一张接近于人肉眼看到的,第2张是连续的效果:同样一个景物,由于快门速度不同,曝光时间不一样,拍出效果也就截然不同。第一个是“快”快门速度,曝光时间短拍出的断续效果,第二张是“慢”快门速度,曝光时间长拍出的连续效果。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要想把断续的水流拍成连续的,必须要用慢快门,加长曝光时间,持续曝光水流的运动轨迹。但是,你再想一想,运用上边咱们所学的知识再思考一下,(光圈和快门速度是成反比的。就是说,得到同样的“曝光量”,光圈越大,快门就越快。)要想拍出不亮不暗的,曝光正常的高画质照片。曝光时间长了,光圈应该怎么调?哈哈,注水时间给你加长了,你水管子不给弄细点啊,水桶能装的下么?所以说,这时光圈就必须变小了。当光圈变的不能再小了,还是过曝,甚至就要加减光镜啦,把射入相机镜头的光线强度直接给它减弱,以防止照片过曝!所以说,只要原理弄明白了,就可以举一反三。再举个光圈和快门速度优先选择的例子。比如拍一个运动物体,想要拍清楚,就要用比较高的快门比如1/1000秒,这种情况下,光圈就应该开的比较大。如果你要拍有深远感的风景,那么首先就应该考虑光圈值,应该用小光圈来获得较大的景深(关于光圈与景深,我们在光圈一节再详细讲解)。③测光上边我们讲了快门,曝光,光圈等等的联系,虽然一般卡片机,包括佳能115HS相机,他们的快门,光圈都不能手动调,但我们绝对有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的必要,否则,等到讲那些能调的参数的时候,你就会一头雾水了。比如下边要讲的:测光。上边我们说过,一张照片的所需的曝光量,总有它的最佳值。过曝欠曝都不好,曝光量主要由光圈和快门决定的。那么,相机,特别是一些傻瓜式的全自动卡片机,是根据什么来确定当前景物要用什么光圈和快门速度呢?这就要用到测光了。所以,要想曝光,就先要测光。什么是测光?在拍摄时,当你半按快门,相机启动TTL测光功能,入射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进入机身内置的测光感应器,这块测光感应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类似,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传递给相机的处理器运算,得到一个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值。用户完全按下快门,相机按照处理器给出的光圈值和快门值自动拍摄。“用我自己的话说,测光就是:相机根据被照物反射进来的光线,去分析,然后给出最佳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那么,相机自动测光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原理非常简单,相机自动架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过这个比例进行测光随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光圈和快门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圈值越大,则快门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门值则越大。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如果取景画面中白色调居多,那么反射光线将超过18%,如果是全白场景,可以反射大约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场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几。标准灰卡是一张8×10英寸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在被摄主体同一测光源,所得到的测光区域整体反光率就是标准的8%,随后只需要按照相机给出的光圈快门值去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是曝光准确的。如果整个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射率大约18%,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背景以白色调为主,这时如果之按照相机自动测光测定的光圈快门值来拍摄的话,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是一张白纸的话拍摄出来的就会变成一张黑纸了。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相机的EV曝光补偿值,具体补偿的EV值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析了,此时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EV曝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是不是听的脑袋都大了?呵呵。看不明白不要紧,我们又不是要去设计相机。作为一个摄影者来说,能了解相机测光的几种方式并熟练掌握其运用就够了。常见的测光方式一般有这3种:中央平均测光、点测光,评价测光。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二、点测光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三、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评价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区域测光的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
本文标题:摄影入门及115使用技巧(初级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1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