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培养科学的人生态度,创造崇高的人生价值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关于人生观的讨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分析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以认识自己处境的真理为前提,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去做事做人,并赋予或从中获取价值意义人在实践活动中,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变人自身;在实践认识活动中达到真与善美、知与情意的高度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为最高理想价值目标人生和人生观一、人生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范围非常广泛的生命现象人生的内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生存、享受和发展人生的特征:矛盾性、主体性、社会性二、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特点:作为社会意识的人生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人的主体性问题一、主体与客体的规定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化。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历史主体的特性。这种主体性只有从它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规定。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是人,但主体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考察历史主体的出发点,他认为人之成为主体不是来自人的本能或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主体形成和住客体分化的关键。例如:原始人对石器的加工。人(主体)→天然石→(通过打磨,注入人的价值观念)→石器(客体)主体与客体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主体的三种基本形态:a.个体主体b.群体主体c.人类主体客体:是作为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客体的四种基本形态: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c.精神客体d.自我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途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根据客体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a.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b.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认识和改造)c.人与自己的关系(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二、什么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主体性与人性的区别(P70)主体性与主观性的区别(P71)三、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1、自在自然阶段2、自知自觉阶段3、自强自为阶段例如一: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例如二:运动员从要我练到我要练四、主体性的结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1、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区分自己和对象,意识到“我是人”主体意识→把对象作为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意识到“我是主体”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的作用: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2、主体能力是主体性发展的机制,就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必须具有的能够表现、实现和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它既包括在实践中认识、把握和操纵对象的能力,也包括主体把自身作为客体、支配自身的能力。*个体主体能力包括:体力(生理素质)→形成和发挥主体能力的物质基础智力、知识结构→主体能力的潜在形态自我调控能力(非智力因素)→对主体活动起激励作用*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包括:协作产生的社会力(国力、民族凝聚力等)五、主体性的表现(特征)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条件→能动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自主性六、人的主体性对人生的意义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成为自己人生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人的主体性使人创造了人生的价值七、人的主体性赋予人生责任自我责任角色责任社会责任*如何提高自己的主体素质?体能(身体素质)合理协调的知识结构主体能力的培养锻炼(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讨论题:什么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对于人生具有什么意义?大学生应该如何发挥主体性,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成功过渡?人生价值一、人的价值的意义和特征1、价值/人的价值/人生价值价值:价值是人(主体)的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的外界物(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的本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而生成的意义关系。价值是表示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功能之间关系的范畴,它表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即价值客体对主体有没有用处、用处大小。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价值的要义:a.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道主义地对待每一个人。b.发挥个体生命的潜在的创造价值的能力,使之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做出贡献。(以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是人的价值或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指人的生命、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不同于任何物的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均是价值客体/人的价值→既可是价值客体,也可是价值主体)二、人的价值问题提出的历史过程(P84)追求自由、实现价值是人的一种内在本性。原始社会(原始公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主客观上无提出人的价值问题的可能)↓奴隶/封建社会(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人的价值取决于财产和等级门第)↓资本主义社会(17-18世纪文艺复兴→人的价值在于人的意志自由,人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中去考察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即人认识自然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实现价值的真正含义:充分发挥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从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三、人的价值(人与人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特征a.人的价值具有创造性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人的价值与人的存在的区别:人的价值存在于追求和创造中,一个人仅仅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社会就不能对他进行肯定的评价,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人是享受者又是创造者:人作为主体有自身的需要,是价值享受者/人作为价值的客体,通过实践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来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人的价值就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中,并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离开他人与社会的需要,孤立的个人无所谓价值。四、人生价值观的含义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一个人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的观念)人如何对待人生?怎样确立人生目的,选择人生道路?怎样的人生应当给予肯定的评价?人生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心理包括:欲望、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要素→最低层次的要素)表达方式:“我要什么”、“我要怎样”→具有自发性特点b.价值认识包括: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表达方式:“应该怎样”c.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标准是主体性标准和客体性标准的统一,它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要素,而是蕴含于价值心理和价值认识中,并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人们对价值关系选择取舍的意向和态度。五、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密切相关。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离不开人的实践。价值观作为对社会现象的反映,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人生价值观念来自→社会/个人的价值活动社会→给社会成员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鼓励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完成社会所期待的事业(一方面:法律手段/社会舆论/学校教育→灌输→使个人人生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协调一致→达到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潜移默化→通过先于个人存在的社会意识)个人在价值观念形成中作用→实践和接受是能动的过程(发挥主体性的问题)六、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对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也就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有效付出。表现:“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服从社会需要”等*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他人)产生的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即对自身需要的满足。表现:“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都以个人为行为主体,因而涉及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利他人、利社会,还是为了“我”的需要?/是贡献还是索取?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把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恰当结合起来,坚持二者的统一,即把满足自身需要同为社会、他人做贡献结合起来,把追求自我实现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对自己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结合起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应该怎么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既重视社会价值,也重视自我价值。社会有责任承认并充分重视人们的自我价值,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和满足个人的各种价值需要,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应关心社会的价值目标,不断提高社会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量,使之有能力为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越来越充分的条件。大学生应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追求社会至善的同时追求个人至善,使自己成长为既有崇高德行又能造福社会的济市世之才。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取向是对价值目标的选择和追求,是人生价值观的实践问题。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是可取的,是能够使人生高尚而有意义的,这就涉及价值评价的问题。价值评价:是对已经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念或行为的判断,即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个人心理活动、群体意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他人或自己的与人生目的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衡量,分析其动机和效果,从质上判断其对社会是否有积极意义,从量上判断其积极意义的大小,从而表明对这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鄙弃的态度,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活动。价值评价实际是人们根据一定标准对人生实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者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的判断。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只有那些对于维护和创造人类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良好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益的价值,才真正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价值评价的原则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不应该将其绝对化;同时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价值。2、对于人生及其行为活动,不仅要看其客观效果、外在价值,还要看主观态度和内在价值。(反对将人仅仅看作手段或仅仅看作目的)3、将人生价值评价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适当结合。4、重视价值评价的经常性。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1、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科学依据a.唯物史观是其科学基础b.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c.是无产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主要内容a.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b.维护人民利益c.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本文标题:人生观和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