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隔岸观火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乾康说道: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全诗大意: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一狐之腋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东西。(出自《史记•赵世家》)钟鸣漏尽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進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求仁得仁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圣贤。”子贡问:“那样的圣贤却被饿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怨言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实现。(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和《论语•述尔》)[原文](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一失足成千古恨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出自《明时•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一狐之腋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东西。(出自《史记•赵世家》)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伍子胥家世代都是楚国忠良。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杀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了斩草除根,派人骗吴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回来。伍尚明知道有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去了;伍子胥不愿回去送死,忍受了许多辛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逃离了楚国,到了吴国。十多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打开了棺材,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狠狠的鞭打了三百下。并在楚国范围内搜捕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伍子胥的老朋友申包胥给伍子胥写信,责备他报仇的手段太过狠毒。伍子胥回信说:“我活在人世间的日子也不长了,就象是一个行路的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而路途却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常事的事情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日暮途远”比喻一个人处在窘迫的境地之中,没有一点办法。“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敲门砖据宋朝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中记载,一天,冲元从窗外走来,东坡问:“何为?”冲元答:“绥来。”东坡说:“可谓奉大福以来绥。”原来这是冲元登科时所作的赋句。冲元道:“敲门瓦砾,先生您还记着!”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地,即可抛弃。掷地有声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的天台山,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出自《晋书•孙绰传》)一动不如一静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初发芙蓉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南北朝时诗人,都以辞采闻名。有一次,宋文帝出了个题目,让他俩作诗,颜延之很决就写成了,谢灵运却写了好久才完。颜延之问诗人鲍照:“我的诗和灵运相比,优劣如何?”鲍照说:“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象列绣铺锦,也是满眼雕绘。”“初发芙蓉”芙蓉是荷花,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自然。(出自《南史•颜延之传》)[原文]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畏首畏尾春秋时代,晋、楚两个强国争当盟主。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会见诸侯,郑国国君没有来,晋灵公以为郑国和楚国往来,很生气。郑国公子归生知道这事后,就给晋国写了封信,首先回顾了郑国和晋国的友好,然后解释了郑君没来参加的原因,最后说:“我们国君在这三年来,先后多次去朝见你们晋君,对晋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和诚心了,可还不能使你们感到满意,而我们已经无法增加这诚意了,除了亡国。古人说:‘畏首畏尾,身余其几?’郑国现在的处境便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又怕晋国袭击。而晋国的命令又好像没完没了似的,这使得我们郑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全国力量集合起来,等候你们晋国大军的到来……”“畏首畏尾”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既不敢进,又不敢退。(
本文标题:历史成语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5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