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200)一、培养目标本一级学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深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中高级理论研究或实际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1.政治学理论2.中外政治制度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中共党史5.国际政治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四、课程设置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一级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一)必修课公共必修课(9学分)1.第一外国语(5学分)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至少修9学分)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专题研究(3学分)3.政党政治比较研究(3学分)4.中共党史专题研究(6学分)专业主干必修课(至少修8学分)1.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3学分)2.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3学分)3.国际政治专题研究(2学分)4.中共党史史料学(2学分)5.当代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二)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1.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2学分)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研究(2学分)3.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2学分)4.社科论文写作(2学分)5.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研究(2学分)6.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研究(2学分)7.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专题研究(2学分)9.中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研究(2学分)10.社会主义改革史研究(2学分)五、专业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总课时、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附后)。六、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1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学期间可以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八、学位论文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35学分才准许撰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从第3学期开始进行选题、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和做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得到导师的同意,并经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议通过。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对于不合适者,要重新开题,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以后的前两个月内完成。在撰写过程中,实行汇报与阶段性学术报告制。每隔3—5个月,硕士生要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在申请答辩前3—5个月,要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体现该学科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新的进展。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并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创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硕士生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在读期间,硕士生应当至少在国家正规CN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或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九、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设1门本专业课程,一般为专业必修课。每位导师必须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下,为研究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及时检查研究生对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参与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培养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十、考核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十一、其他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11_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修8学分09_000003英语21655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_07020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5433至少修9学分09_07020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专题543309_070206政党政治比较研究543309_070201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上、下)108633专业主干课09_070504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5433至少修8学分09_070510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543309_070506国际政治专题542209_070204中共党史史料学542212_070061当代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5422选修课15_070010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5422至少修12学分09_07020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研究542209_070509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542209_070210社科论文写作542209_070207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研究与实践542215_070015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研究542209_070211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542212_07006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专题研究542209_070505中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研究542209_070205社会主义改革史研究5422教学实践09_0790012*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70202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讲授、讨论和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专题研究性的教学开展。教学内容: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词义理解;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由来、内涵本质;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理论来源;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问题、历史主体;第四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路径、演进历程;第五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态特征、基本经验;第六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七讲:党的早期领导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八讲:毛泽东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九讲: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十讲:江泽民、胡锦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十一讲:党的重要领导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十二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第十三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1991、1977年2.《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5.《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7.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9.肖浩辉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石仲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3.郭建宁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14.张静等编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15.林绪武等编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16.刘先春编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要文献导读四十篇,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7.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课程编号:070203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专题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专业主干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使该学科专业硕士生能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学术前沿问题,通晓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明晰参与政治活动的法则和方式,以达到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增进其政治鉴别力和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目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第二章社会与政治;第三章阶级与国家;第四章政治的组织形式;第五章政党制度;第六章监督制度;第七章政治管理;第八章政治参与;第九章政治教育。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爱华:《现代政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列宁全集》4.《斯大林全集》5.《毛泽东选集》6.《邓小平文选》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9.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王浦:《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课程编号:070206课程名称:政党政治比较研究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类型政党在干预政治、夺取政权、建设国家方面的共同规律与机制,分析各类型政党政治的特点,以总结中外政党的建设经验,探索执政规律。教学内容:一、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二、政党制度比较;三、政党执政模式比较;四、政党文化比较研究;五、政党政治个案比较研究:中国与新加坡;六、政党政治个案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1年2.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3.胡盛仪:《中外选举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14.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6.王邦佐:《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人民出版社,2001年7.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8.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课程编号:070201课程名称: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上下)总课时:108学分:6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Ⅱ教学要求:通过《中共党史专题研究》的学习研究,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建设的规律,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总结社会各阶级及政党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本文标题: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0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