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
1《离骚》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课时建议】2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3、有关《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文学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自学反馈】2(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kuā)侘傺(chàchì)揽茝(chǎi)蕙纕(xāing)芰荷(jìhé)溘死(kè)攘诟(gòu)谣诼(zhuó)(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延伫吾将反“反”通“返”B、一词多义虽以余虽好修姱虽然长太息以掩涕连词而,表并列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谣诼谓余以善淫介词,用竞周容以为度以(之)为,把……作为之哀民生之多艰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高余冠之岌岌兮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C、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马步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活用动词推重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形容词活用使动使……加高使……加长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不吾知宾语前置长余佩之陆离佩之陆离定语后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F翻译。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B、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好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⑶文本解读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探究案探究点一⑴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謇朝谇而夕替”,有哪几个个原因?明确:君王放纵,不察(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小人投机诬蔑(“众女嫉余之娥眉,3谣诼谓余以善淫);时俗不好,而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⑵屈原用什么态度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坚贞不屈,不同流合污,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⑶诗中的屈原在衣着和外貌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比喻什么?明确:衣着“制以为衣兮,集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外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用“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繁饰﹑蛾眉”比喻诗人远大高尚的志向和品德探究点二⑴赏析《离骚》的语言特色明确: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训练案课外延展1、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远游》)。③“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2、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离骚(节选)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1)解释下列词语已:停止故都:故国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圣君贤臣的政治)(2)翻译①国无人莫我知兮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②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明确: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4
本文标题: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2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