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新颖是谁的手,牵着我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学贯中西的大师:季羡林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德文,1935年考取赴德研究生,入哥廷根大学学习佛教梵文、吐火罗文及巴利文等古代语言。后因二战爆发滞留德国长达10年。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了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了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吐火罗文研究、印度佛学、东方文化、比较文学、唐史研究及中外关系史等广泛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背景资料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成了这篇散文。作者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一在目。对于自己未能对母亲的尽孝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远的心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而成年后却无从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作者,在作者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本文荣获“鲁迅文学奖”,原名赋得永久的悔是作者一气呵成的,其真情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读者…1听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思路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心甘情愿望九之年俯拾皆是唾手可得孤苦伶仃懵懵懂懂寄人篱下心肝俱裂眼泪盈眶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理清文章脉络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点题——“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第二部分(第3—9段),记叙“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这一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第3-5段),概括叙述家庭的基本情况。第二层(第6-8段),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第三层(第9段),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第三部分(第10—11段),扣题——“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作者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结果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1、课文开头说“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2、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结尾扣题、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之深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永久的悔。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结尾思母,照应永久的悔“永久的悔”中的“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1、课文以“永久的悔”为线,结构精妙2、感情深沉、真挚(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呢?这篇课文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想读全文1、作者的家庭生活状况怎样?2、作者幼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奢侈的想法是什么?最幸福是什么时候?最痛苦是什么时刻?3、为了解决饥饿问题,年幼的“我”想了哪些办法去解决燃眉之“馋”呢?讨论第二部分1、2、作者幼时最大的感受是贫困与饥饿;最奢侈的想法是吃几口“白”的;最幸福的时候是大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最痛苦的是终日吃那又红又苦又涩的像猪肝一样的红高粱饼子。3、嘴甜,讨大奶奶喜欢;拾麦子;割牛草。这三件小事虽体现了“我”的聪明灵活,但主要是家境贫寒、饥饿所迫。“形散而神不散”1、课文3、4、5段作者并没有写悔恨的事,这是否偏离了主题呢?2、作者写母亲,为什么处处提到“吃”?是不是离题了呢?1、作者写家境的贫寒是作者离开母亲的原因之一,母亲生活在这样的贫困生活中,自己却未能尽孝,更突出悔恨之深,为中心作铺垫。2、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除“黄的”以外,所有好吃的东西都与母亲无缘;母亲一生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好吃的全给了孩子们。所以,没有离题,从“吃”这个角度写出了母亲的吃苦耐劳,含辛茹苦。1、母亲为什么会在自己头脑里印象模糊?她为什么一辈子都几乎没有笑过呢?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永久的悔”,永远的痛呢?讨论探究1、印象模糊是因为:第一,我在她身边待的时间短,只待到六岁,记忆少之又少。第二,我年幼不懂事,不懂得关心母亲。母亲一辈子没有笑过是因为家境贫寒,儿子远离,受尽苦难,饱尝骨肉分离和家境困顿之苦,太多的辛酸和悲伤,母亲又怎能开怀一笑呢?2、因为作者幼年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可是,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含辛茹苦操劳一生的母亲却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送就是作者永久的痛,永久的悔,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5)、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最感动我的句子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她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语句蕴含的深厚感情2、不但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也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母亲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儿子。作者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永远的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5、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看到母亲的棺材,想到母亲思念自己的心情;看到简陋的屋子,想到母亲一生所过的苦日子,心中很不是滋味。觉得对不起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后悔在母亲身边生活的时间太少了,不该让母亲一个人孤单死去。写作小贴士:怎样写作记叙性散文1、线索明显,清晰。2、重在抒情3、恰当选取细节母亲每天与你朝夕相处,一定有令你感动的生活片断。试选取一个小细节,并以此为线索,抒发你对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遗憾和后悔?试写成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本文标题:公开课 永久的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4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