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咏怀古迹杜甫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貂蝉拜月羞花——杨贵妃观花沉鱼——西施浣纱落雁——昭君出塞①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②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③感受诗歌主旨思想。④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⑤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学习目标《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一别汉宫便与北方荒漠连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只有死后魂灵徒然在月夜归来。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倾诉着她内心的怨恨情。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两句诗,首先点明王昭君的出生地。起笔气势不凡,先声夺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诗极其简略概括,写尽了王昭君的悲剧人生。意境阔大,气势雄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两句诗揭示王昭君悲剧命运的根源及其思念故国的不变情怀。凄婉感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两句诗,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咏史抒情。这首诗,把写景,咏史,述怀,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景意境阔达,气势磅礴。抒情沉郁悲怆,深挚感人。述怀含蓄温婉,不着痕迹。其次,格律谨严,对仗工整,充分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据课文内容和注释等,找出这首诗的诗眼(主旨)?根据课文内容和注释等,找出这首诗的诗眼(主旨)?怨恨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昭君怨什么?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昭君怨什么?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点拨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首联)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的目的是什么?[点拨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首联)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写景;“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这雄伟的山川从侧面烘托昭君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点拨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点拨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引出歌咏对象昭君。[讨论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讨论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其一,诗人通过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其二,昭君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点拨三]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点拨三]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思乡,至死未能回乡。匈奴王死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回乡无望和适应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摧折心扉。【点拨四】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谁造成的?是毛延寿造成的吗?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点拨四】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谁造成的?是毛延寿造成的吗?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补充:“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我们可知最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点拨五]《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点拨五]《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不是,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点拨七]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点拨七]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点拨八]王昭君形象的塑造[点拨八]王昭君形象的塑造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坚强性格的形象。“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画图省识春风面”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而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回顾历史——昭君的遭遇:香溪水畔聪颖异常沉鱼落雁的昭君,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先是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皇帝下令的一纸和亲书,让她只能去国离乡,老死塞漠。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咏史》唐·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关于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艺术技巧: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2.对比鲜明,对仗工稳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谢谢!
本文标题:咏怀古迹其三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4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