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杭州方言 历史 西湖谚语 诗词
杭州文化吴语是汉语的一支。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支。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和安徽南部。杭州话使用范围不大,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之一。1.南宋都城临安2.受北京官话影响3.受绍兴方言影响西湖民间谚语是历代杭州人智慧创造之语言之花,可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知。谚语饱含着杭州人民思想感情与生活色彩。浓郁之乡土感情与地方特色构成西湖民间谚语最大特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天下景,一世游不尽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断桥桥不断,孤山山不孤,长桥桥不长,冷泉泉不冷。龙井茶叶虎跑水。杭州有西湖,玩的人多,生意好做。西湖日销寸金,西湖日产寸金。城外楼外楼,城里天香楼。要划船西湖六码头,要吃菜杭州天香楼。独自个上城隍山。吃麦稀饭游西湖。过了白堤有苏堤。西湖是没有盖儿的。跳进西湖洗不清。西湖里放酱油,城隍山上撒金箔。城隍山上看火烧。雷峰塔倒,西湖水干。双峰青,明日晴。九九落雪,西湖开裂。夜来西湖霜满堂,月下断桥流水长。倚楼听风话今古,当年许仙好儿郎。西湖颂西湖柳枝词[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柳,西湖柳,为谁青青君知否?花关堪折直需折,与君且尽一杯酒!西湖柳西湖柳,西湖柳,湖光山色长相守,劝君携酒共斜阳,留得香痕满衣袖!西湖柳,西湖柳,一片青青君见否?转眼春去冬又至,只有行人不回首!西湖柳,西湖柳,昨日青青今在否?从使长条似旧垂,可怜攀折他人手!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也叫“武林班”,是用杭州方言演唱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作为一种适合在楼堂、会馆表演的曲艺形式,小热昏特别适合“端着一杯茶,手摇杭绸扇”的悠闲人群。小热昏原为一种以唱新闻、宣传商品广告的说唱,很多艺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这种说唱形式来推销。后来清末民初,杜宝林等民间艺人据其唱调采用隐晦曲折的手法,以说朝报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和笑话故事,内容多讽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为避免遭迫害和麻烦,取艺名为小热昏。后即以小热昏为曲种名,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热昏”是吴方言中的一个普通词汇,《中国戏曲曲艺词曲》中谓:“热昏”本义是贬义词,但有时也把故作胡言乱语的笑谈和匪夷所思的笑话称作热昏,不是贬义。由于“小热昏”的演唱内容大多取材于社会新闻,最了解劳苦大众的疾苦,艺人要为百姓代言,以泄露胸中之闷,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局的阴暗面,所以深受大众喜欢。但为了避免被当时的反动当局所迫害,把这一说唱内容和形式化成“贾雨村言”,“满嘴荒唐话”的说唱艺术,称为“小热昏”意思是一个人因发高烧热昏了头而胡言乱语。据传,最初表演“小热昏”的是文明戏演员徐卓呆,苏州人,曾演丑角,中年后,自命其为“热昏”,后有杭州卖梨膏糖的街头艺人杜宝林以“小”字取艺名为“小热昏”。小热昏的演唱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一般都在闹市街头演唱。而且演出时间也没有限制,东边唱了一二小时,见群众不散,继续唱下去;如果人群稀少,就换到西边再开始演唱。演出地点多在船埠、车站、菜场附近,以及农村中庙会、集市之中。演唱前选择一块空地,用白粉洒划一个表演圈,打竹板、敲锣鼓,吸引听众,等人群聚集,便开始演唱。周志华:•出生于1945年国家一级演员,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61年杭州师范学校肄业后即参加杭州曲艺团说唱队表演说唱、小热昏、独脚戏专业,于1963年起专攻杭州小热昏说唱,师承陈锦林;•曾创作表演的小热昏《便宜货》获1986年浙江省曲艺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杭州文艺奖;•小热昏《婚礼变奏曲》获2000年浙江省曲艺新作展演创作、表演一等奖;杭州市政府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小热昏《毛病在哪里》获2001年浙江省曲艺新作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小热昏《没有拆迁的拆迁户》获浙江省曲艺新作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杭州市政府文艺奖、全国第六届群星奖---优秀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现受聘于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主持综艺栏目《开心茶馆》及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
本文标题:杭州方言 历史 西湖谚语 诗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7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