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太平洋王子国际饭店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目录一、宾馆、旅店业卫生制度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制度三、公用品消毒制度四、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五、中央空调卫生制度六、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七、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八、公共场所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主要有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2、严格执行卫生部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的总则、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罚则、附则等内容。3、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4、公共场所应做好以下卫生工作(1)、公共场所环境复杂,应避免滋生虫害,避免其成为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2)、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与顾客的健康状况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应严格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3)、对供公众使用的器具,应严格执行消毒管理,杜绝因器具消毒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传染某些疾病。(4)、公共场所室内人群集中,易使空气污浊,并传播疾病,所以应严格做好消毒和空气通风等工作。(5)、公共场所顾客逗留时间短,存有依赖思想,对公共场所保洁的责任心差,容易使公共场所变脏、变乱。应随时做好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杜绝滋生虫害的可能。(6)、公共场所容易通过物件的存放或接触,产生相互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应严格做好公共场所物件的分类存放、分类管理工作,避免交叉污染。5、经营场所严格执行以下禁烟制度:(1)、员工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规者按照相关规定处罚。(2)、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3)、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4)、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不放置吸烟器具,不得设置烟草广告。宾馆、旅店业卫生制度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必须齐全有效,做到亮证经营。二、要保持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污垢和垃圾。三、必须设有消毒间和消毒设施,所设容器要标记明显。四、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常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五、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六、客房内卫生间的洗脸池、浴盆、座便器应每日清洗消毒。清洁洗脸池、浴盆、座便器专用的工具应三格分设,分别存放,标记明显。七、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脸盆、脚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八、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无水垢、污垢。九、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十、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销毁。十一、店内自备水源或二次供水,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蓄水池要有卫生防护措施,容器内壁涂料应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制度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两年组织从业人员复训一次。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并上报应体检从业人员名单。组织漏检的从业人员补检和可疑阳性者复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必须达到80%以上。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的档案。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四、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五病”患者,必须及时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公用品消毒制度一、公共场所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配各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用品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二、落实专人负责公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三、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供顾客使用的公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公用品的更换、消毒要有工作记录。四、公共场所内公用品消毒方法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到一洗、二过、三消毒。五、公用品须配备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附:1、茶具:采用电子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2、理发刀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3、美容工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或250—50O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4、拖鞋: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5、脸盆、脚盆: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有相应的经历、资历及较强的责任心。二、客用化妆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复印件。三、购买消毒产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国产或进口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四、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采购设立专人验收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一、建立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三、有计划地改造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四、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疫情报告告顺序为:顾客或从业人员、部门负责人、企业卫生管理组织、企业负责人、各地卫生监督所、卫生厅(局)。五、对发生疫情的场所应做到及时消毒,其他场所隔周用有效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六、发现顾客患有传染病,立即进行隔离,配合卫生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公共场所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危害。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三、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四、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五、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二次供水设旌卫生管理制度一、设专人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运转、保养等日常性卫生管理工作。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三、每年应对二次供水用水箱进行l—2次全面清洗、消毒,设立清洗、消毒记录,水箱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有关要求,按规范程序进行,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工具及设备必须专管专用。四、定期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存档。五、二次供水设施必须加盖加锁,周围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六、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如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卫生监督部门。大厦水污染防范措施一、大厦二次供水水箱确定一名主管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指派一名员工进行日常用水管理,该员工必须持有健康证。二、二次供水水箱必须加盖,并且加锁,防灰尘,小动物污染和人为投毒。三、水箱一年清洗一次,清洗单位必须有资质,并且取得水质化验合格证书。四、一个月不少于一次对水箱供水水池的检查。五、保持水箱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无污染源。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一、如果发生水污染事件,责任人应存第一时间报告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最快速度报告大厦总经理。二、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工稗部必须立即停止二次水箱水的供应,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三、如果造成人员身体伤害的应及时送附近医院进行就诊。四、经清示总经理同意,由综合办报告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理。五、如果有人为破坏的,应报告安全部,由安全部报告公安机关,进行侦破,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六、工程部在水污染发生后,在取得卫生监督和公安机关同意的前提下,尽快把污染水排掉,将水池清洗干净并且消毒,然后将水池注满,现场取样送检,合格后恢复正常供水。七、污染事件过后,必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从中取得教训,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一、范围和时间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一次。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次。二、消毒方法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方法消毒时间过滤网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500mg/L)浸泡15—30分钟冷却水、冷凝水含氯消毒剂(余氯≥6.5mg/L)投放30分钟冷凝器、冷凝盘含氯消毒剂(有效氯1000—2000mg/L)擦拭或喷雾30分钟风管内壁过氧乙酸(1g/m3)或臭氧(20一30g/m3)熏蒸l小时
本文标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7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