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6高三诗歌一轮公开课
鉴赏诗词读懂始•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同学最大的困难是读不懂,就全国卷而言,不管涉及的是形象、内容情感还是表达技巧,答题时,理解是前提,诗歌鉴赏中每一个题型的解答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今天就怎样读懂诗歌,和大家做一些交流。除了情感,还涉及手法意境等特点,这些是做诗歌鉴赏题所要面对的。•一、读下面一首诗,看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林景熙,南宋末爱国诗人•那么怎么读懂诗?•“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有孤独之苦:绿色字情感色彩很明显——读情语看抒情句:一首诗,一般而言无非是写景抒情。古诗中尤其是律诗、绝句,结构是起承转合,“合”即是诗歌主旨所在。还有是散落于诗句、标题等处情感倾向的词句。再读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见红色的字,写景的内容(借景抒情)。景物特点:悲景——抒悲情(结合情感词语),同时,这里还有一些意象具有较固定的含义:酒——传达悲情(月——思乡怀人;柳——惜别)——读景语•所以:本诗抒发了凄冷孤寂漂泊无依之感,还有国破家亡之慨(利用诗句和注释中作者生活的年代——南宋末爱国诗人)•总结之一: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品读正文•1、阅读时,逐句翻译大意,再现诗中情境•2、抓住抒情的词句,写景的内容•3、情景的关系:悲景衬悲情,偶有悲景衬乐情;乐景衬乐情,乐景衬悲情。•积累一些意象特点(后面集中介绍)二、读下面诗,说出情感内容闺意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什么情感?——一位新媳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的心理•近试呈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什么内容?原来是一位士子临近考试前的忐忑的心理总结之二: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品读题目。•总结:诗歌标题往往蕴含很多信息•1、“送”“留”“赠”等——分别、留恋、不舍,思乡怀人,羁旅之苦。如白居易•《南浦别》李白《赠汪伦》•2.诗词的标题中有登高望远,登高就是为了抒怀,往往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或无法施展报负的悲慨等。《登高》。•练一练“鹊桥仙七夕”——写的是恋人的情感。“征人怨”——写作对象,征人;情感,怨;还能看出属边塞诗。•总之:认真读标题,抓住可用的信息。三、读下面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怎么读出的?•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总结之三: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分清题材,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情感内容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咏物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哲理诗等下面我们来梳理诗歌题材•练一练•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物态(蝉):“饮清露”“流响”,“居高”“声远”等。(托物)志(主旨):追求品格高洁,无需凭藉某种外在的条件。(言志)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咏物诗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怀•阅读方法:从物的特征——求志•判断诗歌类型:往往标题是所歌咏之物•如王安石《梅花》、贺知章《咏柳》、虞世南的《蝉》等。•思考途径:通过标题,判断是咏物诗——象征的手法——从物态着手去求志(主旨)•这是读懂诗的一条捷径。之二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出现的背景:主要出现在盛唐,不少文人,为了建功立业,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主要情感:①杀敌卫国的豪情、建功的热望;②思乡怀人的情感;③也有反应战争的残酷、边塞生活的苦寒;④还可以宣泄对穷兵黩武的不满;⑤或写家中思妇的离情等。•风格(意境)——雄浑、瑰丽、豪迈、悲壮•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烘托、用典。•判断诗歌类型: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箭飞马走(武器战马)•胡羌夜郎(少数民族的名称)•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关山(边塞风光)•思考途径:看到相关词语判断边塞诗——结合具体诗句判断情感(回忆已积累的边塞诗常见的情感内容)之三开轩面场圃——山水田园诗•出现的背景: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人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思想风格,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后代有很多诗人也写此类诗歌。•思想情感——①归隐②闲适淡泊③热爱自然、向往自由④也有反映农人的质朴或艰辛的。练一练•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情感?——思乡怀人(怎么读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写景时的远近高低视听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质朴清丽洗练意境——淡雅幽静判断诗歌类型——山水田园风光(山石、田园、炊烟、鸡犬、柴门、南亩)思考途径:利用写景内容,判断出山水田园诗——结合具体诗句判断情感(回忆已积累的此类诗常见的情感内容)练一练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归隐情怀(《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四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特点: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人物和事迹•思想情感: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借古抒怀(①壮志难酬②叹国运衰微、③•统治者荒淫奢侈④昔盛今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判断诗歌类型:诗题中往往有“咏古”等字样,或就以古人、古事为题。李白《越中览古》杜牧《赤壁》•思考途径:判断出诗歌题材——结合具体诗句判断情感即•借古:“古”的特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讽今、抒怀:“今”的意义(杜甫的壮志难酬)•练一练•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昔盛今衰及原因。(古)借古抒怀•——希望当今统治者汲取教训(今)讽今之五寂寞容颜是君添——闺怨诗•情感:•1、写妇人的怨情——宫女的寂寞;思妇思游人(外出宦游戍边)。也有少女怀春•2、一般是男性作者代为抒情,大多数时候,是男性作者借题发挥即借宫女不被君王宠幸来书写自己不得志之感。作者:可能是女性,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代为抒发情思或借题发挥。•如•.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良人:丈夫。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之六横看成岭侧成峰——哲理诗(一般是宋诗)•哲理在形象的描述中或直接点出。“春江水暖鸭先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不同的诗歌题材表情达意方面是有规律的,我们把握住这些规律,就能帮助读懂。关键要做个有心人,记住相关的标志词语,判断出诗歌题材。四、关注作者•进入高三,我们依然可以去记一些作者的大概经历,关键是阅读诗歌时,别忘了“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解途径。如杜甫的抒壮志难酬悲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比较多,辛弃疾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等。如王维的诗歌表达的是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对恬淡生活的热爱,对归隐的向往等。•温馨提示:平常有关诗人相关内容的积累别忘了利用练一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如: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因了解李清照,当然知道本诗是闺怨诗。知道杜牧是晚唐诗人,所以多少都有所历史的寄托。(物是人非之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感慨国破家亡或收复失地之心……五、挖掘注释小重山端午【元】舒岫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怎么读出屈原的呢?•诗下面有【注】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还有诗中的“离骚”。•所以:记住这个角度六、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问: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利用借章法助理解古人写诗填词一般遵循结构章法“起承转合”。“起”——开篇,对李白诗和才华的评价;“承”——对“起”的承接拓展,评价白诗的风格清新、俊逸;“转”——跳宕转折;“合”——总结,收束。我们利用诗词的结构特点帮助读懂诗歌。•“渭北”之作者所处之地,“江东”之李白所处之地,这里虚实结合,作者在思念李白之时,正是李白挂念作者之时;作者遥望南天只看到只见天边云彩,李白望北国只见远天的树色。两句看似平淡,含蕴丰富,抒发了两人浓浓的友情。•方法总结之六:用诗歌结构起承转合的帮助读懂七、其他内容(1)、一看到诗词中出现好梦或优美的风景,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对官场和现实的不满。•(2)、一看到诗词中写花开无人赏,新叶无人瞧,就想到可能是诗人自己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3)、一看到诗中有写响声的,就想到是以声衬静的手法。•(4)、一看到诗人表示年事已高,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情。•总之:诗歌中有很多信息,我们抓住这些信息是能读懂的,这是做诗歌鉴赏题一个最重要的保证。总结•看标题,看注释,抓暗示信息•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正文之情语,把握“情感关键词句”•看正文之尾句,卒章显志•看正文之景语,情景关系和意象特点•辨题材,利用结构规律•各位,后面还没整理好,先发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类举1.树木类①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②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③杨柳“柳”谐音“留”,常做留客之意,离别难舍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④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⑤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⑥折桂⑦怀橘比喻科举及第。指孝顺双亲。2.花草类①红叶②黄叶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③采薇④红豆借指隐居生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⑤芳草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坚持不懈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引发人们慨叹人生苦短
本文标题:2016高三诗歌一轮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9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