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3表达方式4结构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对比7、设问;8、反问;9、双关;10、互文;11、反复;12、叠字13、通感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3、借代:特点突出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对比: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问:加强语气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10、互文:言简意赅11、反复:强调突出12、叠字:增强语言韵律或起强调13、通感: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修辞手法的效果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答案:双关。“晴”既指“晴天”的“晴”,也指“有情”的“情”。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反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常到博山游览,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通感黄鹤楼闻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你来鉴赏吧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例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例2: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将“山溪渡”比作“交情”、“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二)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三)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拟人。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谢谢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9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