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本量利分析在生产决策的应用7
本量利分析在生产决策的运用生产决策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企业经常碰到的决策问题大多是生产方面的决策问题,如企业的生产布局、新产品的投产、几种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材料的最佳利用、亏损产品处理等。这些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案可以进行,不同的方案往往经济效益相差很多。通过生产决策,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新产品开发决策(一)不追加专属成本,也不存在机会成本(二)涉及追加专属成本(三)需压缩现有产品的生产,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例:•续例3-20。假如锦绣制衣公司原来只生产W款式衣服,年产销量为2000件,单价为4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50元/件。•若设计A款式外套3000件,剩余甲布料足以保证生产,不需压缩现有产品生产;•若开发设计B款式外套5000件,•需压缩W款式服装10%的产量;•若开发设计C款式外套1000件,•则需压缩W款式服装15%的产量;•试分析企业应选择哪种产品进行开发?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产品边际分析表进行分析项目A款式B款式C款式销售收入200×3000=600000100×5000=500000500×1000=500000变动成本160×3000=48000070×5000=350000400×1000=400000边际贡献120000150000100000专属成本800009000035000机会成本02000×(400-250)×10%=300002000×(400-250)×15%=45000产品边际400003000020000产品边际分析表单位:元二、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在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问题中,当企业全年所需的零部件总量固定时,自制或外购的收入相同,故采用差量分析时可以不考虑差量收入而只比较差量成本,选择差量成本较小的方案。例:•华北公司全年需要甲零部件5000件,该零部件既可以自制也可以从市场购买。若是从市场购买,购价和运杂费为每件8元。自制的单位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4元•直接人工2元•变动制造费用1元•固定制造费用2元•单位生产成本9元7元分别判断在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该零部件?1、企业具有生产甲零部件5000件的剩余生产能力,且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2、企业具有生产甲零部件5000件的剩余生产能力,但生产所利用的空置厂房可对外出租,年租金预计为3000元;3、企业剩余生产能力只足够生产甲零部件3500件,为了自制5000件甲零部件,企业需购入一台专用设备,预计该设备的年使用成本为2800元。4、沿用3的资料,若企业选择自制5000件甲零部件,将影响企业乙产品的正常生产,使乙产品的产量减少1000件,已知乙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为6元。7<8;自制,不计a自制7X5000+3000=38000<外购8X5000=40000;自制,不计a3、企业最多可自制3500件甲零部件,且为自制甲零部件购入专用设备的年使用费应作为自制决策的专属成本。项目方案自制5000件甲零部件外购5000件甲零部件差量成本变动成本7×5000=350008×5000=40000—5000专属成本280002800相关成本合计3780040000—2200企业可节约成本2200元。4、若甲零部件全部自制,损失的1000件乙产品的边际贡献额应作为自制甲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关成本的计算表项目方案自制5000件甲零部件外购5000件甲零部件差量成本变动成本7×5000=350008×5000=40000—5000机会成本6×1000=600006000相关成本合计41000400001000高于外购成本1000元,企业应选择外购5000件的决策方案。三、产品进一步加工或直接出售的决策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包括半成品、联产品、副产品三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进一步加工前的成本都是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属非相关成本,而只需通过分析进一步加工后增加的收入是否能抵补为此而增加的成本来选择进一步加工或直接出售。(一)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例:锦绣制衣公司年产甲布料10000米,每米甲布料的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5元,销售价格为35元。•若对甲布料继续加工,每米需支付追加变动成本8元;另需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5000元,因此,售价会提高到50元。试对甲布料应否进一步加工做出决策。[(50-35)-8]×10000-5000=65000元根据题意,计算如下:•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50×10000=500000(元)•半成品的销售收入=35×10000=350000(元)•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8×10000+5000=85000(元)•因为进一步加工后的增量收入150000元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85000元,所以,锦绣公司应选择进一步加工甲布料的方案。(二)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联产品——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产品。•分离后立即出售;继续加工后再出售•联产品分离前所发生的成本是联合成本,与决策无关,属非相关成本;而联产品在分离后继续加工所发生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是可分成本,属相关成本,所以在决策时应按下列原则选择方案:•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一分离后即售的销售收入可分成本,应进一步加工•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一分离后即售的销售收入可分成本,应分离即出售例:锦绣制衣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甲、乙两种布料,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试分别为甲、乙两种布料作出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锦绣制衣公司产品产量、成本及售价产品项目产量(米)联合成本(元)分离后立即出售的价格(元/米)分离后进一步加工的成本(元)加工后售价(元/米)甲5001800012010000150乙30096001505600165合计80027600—15600—根据题意,分别编制甲、乙两种布料的差量分析表。甲布料差量分析单位:元项目方案进一步加工分离后立即出售合计差量收入150×500=75000120×500=6000015000差量成本10000010000差量利润65000600005000项目方案进一步加工分离后立即出售合计差量收入165×300=49500150×300=450004500差量成本560005600差量利润4390045000—1100乙布料差量分析单位:元四、亏损产品应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从成本性态的角度看,停产某一亏损产品,一般只能减少该产品的变动成本,如果该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大于零,能弥补部分的固定成本,就不应该停产该亏损产品。例:锦绣制衣公司现生产A、B、C三种款式服装,其中B款式服装是亏损产品。若让B款式服装停产,则其生产能力将闲置起来。该公司盈亏计算结果表明,A款式服装获利28000元,B款式服装亏损14400元,C款式服装获利38400元,因此,致使该公司净利总额为52000元。又假定三种款式服装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试对亏损产品应否停产进行决策。锦绣制衣公司产品销量、售价及成本项目A款式服装B款式服装C款式服装销售量(件)100045008000销售单价(元)3008030单位变动成本(元)2006418固定成本总额(元)216000(按各种产品销售金额比例进行分摊)停产前损益表单位:元72000元边际贡献弥补了固定成本项目A款式服装B款式服装C款式服装合计销售收入300000360000240000900000变动成本200000288000144000632000边际贡献1000007200096000268000固定成本720008640057600216000利润28000—144003840052000五、生产能力约束下的产品组合的决策如果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到底应怎样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呢?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决策中经常面临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地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例:锦绣制衣公司生产甲、乙两种布料,每种布料都要经过部门Ⅰ和部门Ⅱ进行加工才能完成,其有关的资料如表:甲布料乙布料售价(元/米)1715单位变动成本(元/米)1413单位边际贡献(元/米)32布料在各部门加工的时间:部门Ⅰ(小时)21部门Ⅱ(小时)1.52各部门可利用的生产能力:部门Ⅰ500小时,部门Ⅱ480小时。根据上述条件,应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确定甲、乙两种布料的最优组合,以争取为企业提供最多的贡献毛益?用线性规划法求解。其具体步骤是:1、确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并用代数式表现。设:以Х1代表甲布料的产量,Х2代表乙布料的产量,S代表可提供的边际贡献,则约束条件表现:2x1+x2≤5001.5x1+2x2≤480X1≥0,x2≥0目标函数为:S=3Х1+2Х2可以用特殊点求出3Х1+2Х22、图解法求解•图3-5线性规划图(208;84)3、可以用特殊点得到最优解角点甲布料(Х1)乙布料(Х2)边际贡献(S=3Х1+2Х2)O000A02503×0+2×250=500B208843×208+2×84=792C02403×0+2×240=480
本文标题:本量利分析在生产决策的应用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