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6幼儿游戏与指导曹茹2016年3月3日游戏是什么?游戏的本质是什么?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游戏的定义:•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P05“作为一种跨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主自由、使个体获得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所包含的行为非常广泛。”特征列举•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1)控制: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2)真实性:在旁人眼里看起来是“假”的事情,在游戏者那里是一种内部真实。(3)动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支持的行为。•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1)灵活性:游戏活动在形式与内容的多变化性;(2)肯定的情感: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的情感的标志;(3)虚构性:指游戏总带有想象的因素;(4)内部动机:指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为游戏而游戏,玩即目的。游戏的特征:•1、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的。•2、幼儿游戏是娱乐的。•3、幼儿游戏是假想的。游戏的本质:本质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生物性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剩余精力”席勒;斯宾塞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儿童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生活准备”/“能力练习”格鲁斯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足以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因此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社会性活动维果茨基游戏的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1、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1)可以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2)可以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专注力、语言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2、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1)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2)可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3)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3、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可以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可以促进独立性的发展(3)可以促进勇敢品质的形成(4)可以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5)可以增进心理健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手指游戏:十个好朋友•互相点点头,(拇指相对,弯曲3次)接着弯弯腰,(拇指向前,弯曲3次)•两个小拇指,(伸出两个小拇指),一样都灵巧,(小拇指弯曲3次),互相手拉手,(两个小拇指互相勾在一起)接着问声好,(小拇指相对弯曲3次)•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伸出3根手指)样样事情离不了,(弯曲3次)•伸出双手数一数,(五指分开,伸出双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一个数,收回一根手指)数数歌•山上一只虎,(双手五指张开做老虎状),林中一只鹿,(双手做鹿角状放在头顶)•路边一只鸭,(双手在胸前做鸭嘴状),草里一只兔,(双手在头顶做兔耳状)•洞里一只鼠,(左手握空拳、右手食指伸进左手),大家数一数(双手握拳)•一二三四五(由拇指开始依次伸开五指)虎、鹿、鸭、兔、鼠。(分别做以上五种动物形状)2016幼儿游戏与指导曹茹2016年3月10日游戏的分类:•一、国外游戏的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年龄阶段2岁前2~6,7岁;3~5岁是高峰期4,5岁以上含义由简单的重复动作组成,感觉运动器官在游戏中获得快感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的手段,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儿童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游戏规则判胜负的竞赛性游戏例子摇铃;拍水;滚球;滑滑梯……“娃娃家”……搭积木;插积塑;折纸……棋类;体育运动类……积木游戏:积塑游戏:泥工:•(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1、无所用心的行为(偶然的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独的游戏•4、平行的游戏•5、联合游戏真正属于游戏行为•6、合作游戏•二、国内游戏的分类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有规则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一)从教育实践的角度•(二)从游戏目的的角度•1、目的性游戏“为游戏而游戏”的游戏•2、手段性游戏“为教学而游戏”的游戏三、两组游戏的比较•(一)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比较相同点:1、都能从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2、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不同点: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游戏的态度倾向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享受过程…去自我中心化的方式;整体性;关注别人…经验的角度零散的;从现实生活中模仿和学习到的;将外在经验内化的过程自身的经验;已内化经验的外化过程游戏规则的角度隐性的,多元化的;显性的,单一化的•(二)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比较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相同点扮演游戏;象征性游戏;具有明显的创造性不同点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节:现实生活中的印象内容:可由儿童自己选择创造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反映的是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娃娃家、捉迷藏、“木头人”、踢毽子、跳皮筋、手指游戏、积木游戏、老鹰捉小鸡、跳房子、丢手绢、折纸、堆雪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2016幼儿游戏与指导曹茹2016年3月17日角色游戏•角色游戏的含义•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游戏的结构•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什么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的一种,在两三岁时产生,学前末期达到顶峰,是幼儿期特有的最经典的游戏。角色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心理学家们研究幼儿心理时,也以角色游戏为主要标本。角色游戏的特点•1、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材料与规则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自身社会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着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和游戏情节的变换。•2、具有表征、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幼儿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表征:以人代人、以物代物自主性: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材料与规则创造性:(1)假想游戏角色(即以人代人);(2)假想游戏材料(即以物代物);(3)假想游戏情节(即情景转换)角色游戏表征的特点•表征的实质是幼儿表达意思——表意•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角色游戏社会性的特点•角色游戏既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幼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幼儿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我们的“宝宝”真乖角色游戏的结构•角色游戏的结构是指角色游戏包含的各种基本要素,即角色游戏所共有的一些因素和成分。•1、角色游戏的中人•2、角色游戏中的物•3、角色游戏中的情节•4、角色游戏中的规则角色游戏中的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假装的角色。这些角色通常是他们自认为重要的、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或是能引起强烈情感的人物。•这些角色一般可分为三类:•技能型角色:指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如司机、交通警察……•互补型角色: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如教师(学生);医生(病人)……•想象型角色:角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来源于幼儿的想象,如小花猫、小白兔……•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多样性的,也是有“选择性”的。通常,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对扮演的角色有很强的选择性。•有三种角色幼儿比较喜欢扮演:•第一种是幼儿比较崇拜和尊敬的人,如父母、教师等;•第二种是让幼儿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如医生、警察、老虎等•第三种是与自己身份不同或低于自己身份的角色,如小婴儿、小动物等角色游戏中的物•角色游戏中的物是指游戏中的材料和物品。•例子:石头当成面包,树叶当成菜,枕头当成娃娃……指出其中的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分别是什么?•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在幼儿思维中出现的顺序有两种情况:•1、由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当什么呢?•2、由被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当它”呢?角色游戏中的情节•角色游戏中的情节是指幼儿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幼儿对事物和场景的想象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角色游戏中的情节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角色游戏中的规则•角色游戏中的规则表现为: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物应有的动作及其先后的顺序,人们的态度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角色游戏的规则是受角色限制的,扮演哪种角色就必须按照相应的角色行为以及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来看展游戏情节。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表演游戏中的角色相同点扮演角色不同点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节: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情节的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区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本质扮演角色建构的各种材料物品的缺乏可以以物代物,以假想来反映角色的身份无法开展游戏反映的主题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技能要求一般要求一定的建构技能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1、促进幼儿认知、身体和语言的发展认知: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体:在游戏中,幼儿不停地操作各种物体,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促进了幼儿肌肉活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语言:在游戏中幼儿练习着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学习按角色的要求去使用不同的语言……•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有助于幼儿发展正确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2)促进了幼儿与伙伴的交往,发展了他们的交往技能•(3)为幼儿提供了学习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4)有利于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5)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性格•3、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主动性: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满足幼儿的需要•创造性: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独立性:在游戏中独自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角色游戏:•乘坐火车•乘坐地铁2016幼儿游戏与指导曹茹2016年3月24日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情境案例:•照相馆的生意清淡,原因在于馆里用于给客人拍照的衣服太少,这可急坏了“摄影师”欣然。此时,我(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好吗?”欣然见了忙说:“好啊!’’于是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说:“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好吗?她马上同意了。•当我离开后观察到,欣然又让其他孩子穿上此衣服并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欣然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不忘作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包装袋带回幼儿园。点评:•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和了解幼儿,通过创设环境材料并适当地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及时提供、调整了游戏材料,且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使幼儿能够自主地活
本文标题:幼儿游戏与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2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