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基于资源观的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资源观的持续竞争优势研究姓名:肖永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李东20040301基于资源观的持续竞争优势研究作者:肖永平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荣.张岳恒对竞争优势资源观悖论问题的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008,(8)企业竞争优势一直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竞争优势的资源观,接着探讨了竞争优势资源观悖论的各种表现,最后对资源观的悖论问题进行了思考.2.学位论文胡焱资源观、竞争优势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以江西省为例2006在以往的主导产业研究中,大多将“主导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一般概述性分析和一般趋势研究,忽视主导产业的微观基础;同时,在针对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空间属性,致使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单一化。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个区域的产业是由众多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内部诸多企业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产业的整体运作绩效。因此,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分析应该先从企业开始。同时,还应该将主导产业的分析与区域的空间属性结合起来,即通过分析“集群”来分析区域产业的集聚。以此思想为基础,本文所构筑的理论分析框架是:首先在资源观的基础上,分析区域主导产业内涵的微观机理,即通过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论证: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具有竞争优势,即要具有很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其次,结合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属性,即考虑企业在区域集聚后形成的企业集群,在资源观基础上分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选择了三个指标,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这三个指标分别是EVA、区位商、需求收入弹性,它们反映了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空间属性等,是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关键依据。最后,本文以江西省为例,运用上述的指标体系,在分别对江西省八大产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3.期刊论文王永贵.黄清河.郑焕强基于资源观的竞争优势研究(上)-当代财经2001,(3)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是一个由最深层的基于战略逻辑与远景的竞争优势、中间层的基于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层面的竞争优势和基于作业流程与价值链配置层面的竞争优势以及表层的基于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层面的竞争优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支撑而构成的动态的系统,并且从深层到表层,竞争优势的作用范围依次缩小,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对企业长期赢利和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少,对短期赢利和生存能力的作用逐渐增大.4.学位论文史美荣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2005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家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研究者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着眼点已经从企业外部环境转移到了企业层面上,深入企业内部寻找竞争优势的特殊源泉,其中包括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和各种能力观,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积聚、增值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的第二章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有关企业资源的基础理论,厘清了企业资源、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的竞争优势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对资源、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等概念的阐述,并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对以上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使企业领导者真正理解企业竞争优势与资源的关系,以及清楚知道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第三章介绍了甄别核心资源的价值链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VIOIE模型分析法。在VIOIE模型分析法中判断企业拥有的资源是否属于核心资源,可以考虑资源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情况:价值性(value),难以模仿性(imitability),组织效率性(organizeefficiency),与企业的贴近程度(identity),企业的开发能力程度(exploitation)等等。本文的第四章详细阐述了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原则以及方法,以资源的分类为基础,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组织能力资源以及基础结构资源等角度具体分析了不同种类资源的积聚增值途径。接下来的第五章介绍了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纵观全文,文章从资源入手,探索了一条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即运用VIOIE模型分析法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甄别、分类,集中精力发展甄别出的核心资源,运用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种类资源的积聚、转移以及增值过程,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得、保持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5.期刊论文林萍.李刚持续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观和制度观-商业研究2007,(8)资源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取和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制度观认为企业遵守主要制度背景将导致企业结构和活动的同质性.规范理性、制度隔离机制以及同构性压力,这三个来源作为资源基础观的企业异质性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补充和扩展.资源选择的背景和过程对于企业异质性和持续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管理资源决策的制度背景的能力.6.期刊论文谢军组织流程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观诠释-北方经济2006,(20)虽然战略管理领域一直承认流程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对此命题的理论解释仍是模糊的.本文应用资源观理论从流程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和难以模仿的三个方面出发,解释了其如何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7.学位论文方刚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2008在当前全球化、市场高度不确定以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全面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单独开发经营所需的所有技术,构建创新网络日益成为企业获取信息和知识及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创新网络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然而,大量有关创新网络的研究多数是从社会网络理论出发,将研究重点放在网络的构造上,而不是从单个企业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从而无法分析单个企业的行为和战略如何影响其从创新网络中获益,以及如何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由此,本研究试图将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资源观引入到创新网络的研究领域,构建网络资源观理论体系,并进一步剖析单个企业依据创新网络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和机理。本研究首先在对资源观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剖析网络资源的产生机理、分类和特征,根植于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而引出网络租金是网络资源的价值体现和经济学意义上的测度,从而将现有的资源观扩展为网络资源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企业网络能力在运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实现了网络资源成为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价值,本研究认为这是企业网络能力通过激活蕴涵在网络资源中的网络租金,并决定了企业获得这种额外收益的份额来实现的。从而,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网络资源观理论体系,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参与创新网络的企业却具有不同的收益的原因。然后,基于对企业网络能力测度和量表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包含22个题项的企业网络能力的测度量表,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来探究企业提升网络能力的途径。接着,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和规范分析,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水平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最后,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并获得最终的确定模型,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创新网络类型中各种网络能力的对企业创新水平具有的不同影响。由此,本研究从更为微观的层次指出了单个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实现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创新网络的网络组态,本研究将其界定为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和网络位置,将影响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和创新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关系受到了行业性质等因素的调节,这是社会网络领域的“权变理论”在创新网络相关研究中的具体表现;(2)网络资源的根本来源是企业网络中合作伙伴间的学习效应、溢出效应、协作效应和互补效应,本研究进一步辨识出三类网络资源:网络结构资源、网络关系资源和网络位置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等五大特征,是网络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其中,共享性特征是网络资源区别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主要的特征;(3)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都能提供网络租金,这种网络租金为网络成员共享但在网络成员间的分配并不均衡,其获取比例由网络成员间网络能力的水平对比确定。通过对创新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网络租金和网络能力的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本研究辨析了三者之间以及它们与竞争优势之间的本质关系:首先,网络资源是网络租金的来源,而网络租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表征,也是网络资源的价值体现;其次,网络资源是网络能力的基础,而网络能力在运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实现了网络资源成为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价值:最后,网络能力激活了蕴涵在网络资源中的网络租金,并确定企业获得这种额外收益的份额,网络租金正是网络能力发挥作用的成果;(4)企业网络能力可以分成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四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IT成熟度、文化开放度、网络管理体系和网络活动经验都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网络能力水平,因而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上述各种因素的水平来实现提升企业网络能力的水平;(5)企业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多地是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实现的,即知识转移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6)创新网络的类型,即探索型创新网络和利用型创新网络,分别在网络配置能力和网络运作能力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中,以及在网络配置能力和网络运作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在探索性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网络配置能力对提升企业获得的知识转移绩效和创新绩效更为重要;而在利用性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网络运作能力对提升企业获得的知识转移绩效和创新绩效更为重要。通过网络资源观理论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深入论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可以来自于企业间的关系网络,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并作出相应的理论贡献:(1)突破传统的以整个创新网络为视角的研究方法,通过透析处于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异质性资源的获取机理,以创新网络中单个企业的视角出发,提出企业如何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为创新网络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了该领域内的研究;(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源观引入创新网络研究领域,构建和完善了网络资源观,明晰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和网络租金等相关概念,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从更为微观的层次上指出了单个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实现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3)界定和剖析了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发挥竞争优势中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网络能力的分类和测度;(4)探索性地提出影响网络成员企业的网络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从实践上为处于创新网络中的企业提高组织学习和创新绩效指出了方向;(5)结合资源观、社会网络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揭示企业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基本路径和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发现了创新网络类型在上述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下一步动态研究企业网络能力的发展和配置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划分为二个部分共五个子研究逐步深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包括子研究一、子研究二和子研究三,致力于网络资源观的构建,以及对网络资源观中最重要的概念--企业网络能力的分析。具体来说,子研究一进行基于资源观的创新网络的理论构建,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辨析,网络租金的来源与分配,网络能力的内涵,以及网络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子研究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对企业网络能力进行划分,剖析各种网络能力的内涵和作用,分析和验证企业网络能力的测度方法和量表;子研究三在文献梳理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各种网络能力的组织内因素,并基于实证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包括子研究四和子研究五,将企业的创新绩效视为网络租金的一个重要表征,以阐明企业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具体来说,子研究四运用规范的多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企业网络能力对企业
本文标题:基于资源观的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