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演变》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演变1、出现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经济基础变化→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治”,“法不阿贵”,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②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③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发展趋势: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作用:为专制政治体制建立和秦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道家: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①“道”是万物本源”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没落奴隶主贵族出身但又不愿依附地主阶级):①宣传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墨家: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1.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礼”;“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2.孟子: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性善论”3.荀子:仁义与王道,以德服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二.儒家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形成,但受到冷落原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武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二)西汉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⑴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⑵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⑶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⑷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3.“独尊儒术”的影响:2.“独尊儒术”的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①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糅合法道儒阴阳五行家)(三)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1.宋代程朱理学二程:朱熹:天理是万物之原,先有理后有物;发挥孔子“仁”的学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格物致知”.“理气论”,先有理后有气;“心性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2.明代陆王的心学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可得天理;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致良知”;“知行合一”.3.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②积极—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明末清初时期:儒学重新焕发生机1..形成原因:2.李贽思想主张•不能以孔子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政治:君主专制强化;文化专制,道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著作观点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焚书》《藏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是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4.评价:①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②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带有民主性。思考: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宣言书”?1.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的压制1、演变历程①形成:春秋战国②完善:西汉③发展:隋唐到明中叶④新发展:明后期及以后(批判继承)近现代的命运:⑤以林、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进一步发展“经世致用”儒学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观点。⑥太平天国创立拜上帝教,吸收儒家的大同思想。⑦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全面否定封建纲常伦理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⑧“文革”时期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迎合政治斗争的需要。⑨改革开放后,对儒家思想逐渐客观全面评价。【儒家思想归纳总结】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孝”、“仁义”、“诚信)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正身自省、修已安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对儒家思想的评价积极作用:(1)“仁”“德政”起维护稳定、巩固统治、维护统一。(2)强调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3)爱民、任贤,道德规范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有很大价值。(4)“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民族优秀传统,都与之相关。(5)与时俱进,批判继承,扬弃。消极作用:维系等级、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钳制思想,阻碍科技发展。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世界影响(一)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①造纸术:A、西汉、东汉蔡伦。B、东传朝、日;西传西亚非洲、欧洲。C、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②印刷术:A、隋唐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B、13c东传朝、日,15c活字板传到欧洲。C、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造纸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起关键作用,促进思想解放及欧洲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③指南针:A、战国(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B、北宋运用到航海;宋元之交(12C末至13C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后再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④火药:A、唐中期:火药配方;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南宋: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B、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一定作用,推动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发展。答案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入手)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作用。(二)数学①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东汉的《九章算术》;②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世界上最早国家;③珠算:古代中国发明的最伟大的计算工具(三)天文历法①春秋:哈雷彗星的记载;西汉:太阳黑子的记录。②战国:石申;唐《石氏星表》。③元朝郭守敬的“简仪”和编定《授时历》。(四)医学西汉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五)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王桢的《农书》;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科技总结: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实用性;经验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对外交往,科学家方面考虑)①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相对稳定②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③古代教育的发展④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⑤统治者的政策影响⑥科学家的努力3.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重农抑商,八股取士,文化专制,闭关锁国②.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④.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启示: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四、古代中国书画艺术成就及其特色(一)汉字演变过程与中国的书法艺术1.汉字: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2.书法: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形成于汉末,这是汉字字体流变的主流。代表人物:唐代的欧体、颜筋、柳骨,注重规范法度。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源于汉代,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颠张狂素”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范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代表作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赵孟頫,文征明。(二)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1.新石器时代:彩陶画是杰出代表,自然、生动、粗犷、浪漫《鹳鱼石斧图》.2.战国时期: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走向成熟.3.秦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4.魏晋南北朝:“以形写神”,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5.隋唐:代表: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敦煌莫高窟壁画.6.宋到明清: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发展——《清明上河图》张择端7.元明清:文人画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墨兰图》。五、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及其特色(一)诗歌《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风,雅,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代表:屈原——《离骚》(二)赋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唐诗原因: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李白(诗仙)盛唐,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现实主义杜甫(诗圣)唐由盛转衰时,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三吏”“三别”;白居易其诗称为“诗史”,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边塞诗;山水诗.(四)宋词原因:①城市商业的繁荣,“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五)元曲社会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六)明清小说社会背景:①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
本文标题: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演变》专题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7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