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人教)
12011语文中考复习教案复习思路一、复习目的1、第一轮积累整理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帮助学生过好知识点关,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课文及与往年基础知识。复习基本的问题知识,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有:字词积累、并举辨析、修辞手法、背诵默写、语言综合运用、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写作素材积累等。2、第二轮巩固提高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通过综合训练,学生熟悉中考的各种题型,临阵不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3、第三轮临阵模拟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要针对前边复习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缺补漏,专项强化训练;精选与本市考题相近的试卷,进行模拟考试。二、复习重难点1、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三轮有效复习。2、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动手整理归纳整理字词、古汉语语言现象、背诵默写、作文素材等复习资料。加强语法知识训练3、加强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4、强化现代文语段的训练,重在对语段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5、重视开放型、评价型试题的训练,重在感悟、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6、重视比较阅读。7、重视中考临考作文训练有效化。三、复习方法(一)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2)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进一步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言语作品的能力。(二)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1、字词积累,2、古诗文积累,(3)名言警句积累,(4)名著积累,(5)语文常识积累等。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2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2、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三)应当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1、阅读训练的策略(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能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一些程序性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人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4)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2、写作训练策略(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因此,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2)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3(4)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四)应该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句,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只有从培养语言基本素养入手,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才会达到应有水平。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的正确使用,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五)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不同的复习方法复习效果好不好与采用的复习策略是否妥当大有关系。一般应注意在不同班级,复习策略要有所不同。如比较活跃的班级,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在比较沉闷的班级,则要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另外,不管在哪个班级,都不要一味的重复讲述课文,知识复习不宜偏重理论概括,更不应当盲目大量地演练题目或以考试代复习。而应该做到:(1)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教读课和名家名作上精雕细刻;(2)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在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3)从补缺入手,注重训练。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及时给以弥补,进行必要训练。训练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4)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指导。4课文要点指导复习一、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二、考纲要求注重考查名篇的语文知识。三、复习资料1、印发课文复习要点材料。2、印发课文复习检测题。3、《中考说明》中相关训练题。四、复习要点《七年级上册复习指导》(一)总体复习构想以教材为范例,进行读与写的链接复习,重点在:1、象征、对比、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等手法的运用;2、主题的多角度理解;3、多种文体特征的把握;4、精美、准确的语言品味;5、“善待生命”、“亲情”、“热爱大自然”等话题作文的训练。(二)第1—2单元复习要点:(以“善待生命”为中心统领各篇)A、提炼主题:1、拓宽生命的宽度,让生命更有意义;2、热爱生命、感谢生命,讴歌生命的伟大,不轻言放弃;3、努力奋斗,为生命注入活力,使生命更加精彩;4、承担生命的责任,让梦想飞翔,自我塑造,自我释放。B、掌握写法:1、象征、对比、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1、4、7课)2、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2、4课)3、同一题材不同写法,不同立意;或同一主题,不同写法的启示。(A、理性思考,3课;B、形象描绘,1、4课)C、主题的多角度解读和叙议结合(2、7课)(三)第3—4单元复习要点:(以“热爱大自然”或“四季之歌”为中心)1、写景抒情的方法:角度、层次、手法融情于景的三种方法:A、主观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B、画面色彩——景物特征;C、人的感受——顺应景物特征。2、词语的含义、作用的品味、揣摩(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写出景物的灵性,融入作者的情感,体现景物的特征。)3、把握相关科技知识及事物特征4、文章的条理、顺序(四)第5单元的复习要点:(以“亲情”为中心)1、与众不同的选材角度(反向思维,以小见大)2、感人的细节描写的作用(烘托)3、独特的议论式内心独白4、借助矛盾冲突显示人物性格或情感5、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五)第6单元复习要点:童话、寓言、神话等多种文体特征《七年级下册复习指导》5(一)关联词语的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二)照应分重复强调的照应和暗示伏笔的照应。①一种可能是点评句子时用;②另一种可能是做选择题。(二)记叙文或小说中的照应(或呼应)《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习题(一)①考术语(手法);②要求找到相照应的内容。(三)小说的主人公可以不止一个,《最后一课》课后习题(二)(四)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最后一课》习题(二)(五)对比手法的作用,《邓稼先》课后习题(一)(2)①知道术语(写作手法)②在文中的作用(更突出,更能表现……)(六)不同句式的(整句、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的不同表达效果。①句式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让读者印象深刻②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③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如《安塞腰鼓》④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七)过渡手法(承上启下),如《闻一多的说和做》(八)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如《社戏》课后习题(二)①了解此手法;②在文中的作用(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九)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如《社戏》课后习题三(2)(十)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①排比,增强句势,加深感情;②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十一)理
本文标题: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8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