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政治生活》几个重点“主体”的答题模板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活1、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生活参与?(1)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2)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及要求(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是什么?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2)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要依法有序参与: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③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具体要求。(这点要看材料有条件地选答)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设问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政府;设问指向:为什么(原因、依据)答案要点有:(1)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3)是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要求的。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4)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根据材料具体对应其中某一项职能或几项职能。)(5)是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6)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材料本身体现对权力监督是才回答)(7)是树立威信政府的要求。2、设问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政府;设问指向:怎么样(措施)答案要点有:(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2(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4)要确实履行好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一定要结合材料提炼出职能。)(5)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升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6)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根据材料对应到监督的意义。)(7)树立政府的威信。(注:这两个模板的知识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措词有些区别而已)3、设问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政府责任和职能(或政府职能)答案要点有:(1)是政府的宗旨要求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2)是政府的原则要求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三点看材料是否要写)(3)体现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4)体现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意:这五点不一定(5)体现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全写,看材料体现(6)体现政府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那项职能就写那项。(7)体现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只能。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大的地位性质、职权P55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人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活动?怎么完成一件事?角度分析:(1)法律地位体现: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是行使职权的表现: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人大代表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3、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党(某省委、市委、党委);设问指向:为什么?答题切入点:(1)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2)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体现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是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5)是贯彻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34、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党(某省委、市委、党委);设问指向:怎样做?答题切入点:(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3)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国家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5)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5、设问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政党制度答题切入点:(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3)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5)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1)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基本原则。(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贯彻落实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5)每个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7、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答题切入点:(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4)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7)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四单元国际社会1、设问范围:政治生活;设问主体:国际社会的角度。答题切入点:(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4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体现。(5)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7)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我国的外交政策:(1)是什么?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3)外交政策基本点(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当前国际形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3)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4)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补充: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根本原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必要性: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含义和地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基石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基本内容: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5)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52.政党制度(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互相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2)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3.民族政策(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②我国各民族间是平等的,都为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民族的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③处理好民族关系,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民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怎么办: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一项义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⑤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⑥政府要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加强中西部的开发;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①必要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6②重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其实现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本群众自治制度。(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
本文标题:政治生活答题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1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