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08――09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南口职业学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名:语文教研组组长:李新红时间:2009.9活动安排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效果主讲人第1周2009.2.20会议室宣读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良好闫少丽李新红第3周2009.3.6六年级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分析教材良好李新红左淑红第5周2009.3.20五年级讲解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进行质疑问难解决问题良好李新红第7周2009.4.3五年级教会大家怎样说课,布置说课内容,交流教案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良好李新红第9周2009.4.17六年级五年级说课评比良好闫少丽李新红第13周2009.5.15四年级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良好李新红第17周2009.6.13六年级班如何上好复习课学生作业展评良好李新红第19周2009.6.27五年级探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概括总结语文和数学复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良好李新红教研活动中心发言材料9月20日活动主题宣读教学计划主讲人闫少丽主任活动情况及过程南口职业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思路:三、工作目标:四、重点工作:1、加强对六年级的指导、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基本功培训,根据区教研室工作要求,按时完成学习文件、学习教材、教学设计、说课的考核和竞赛活动。教学设计和说课活动的两项成绩纳入继教学分。3、新一届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4、认真做好《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5、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对教师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检查、抽查、指导、管理力度。6、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狠抓学生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六年级毕业班工作:①定期召开完小干部、六年级班主任、英语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教学研讨会,制订毕业班工作方案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②各校、各班要加强对六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为校争光的责任意识,创设自觉主动竞争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加强对六年级教学质量的监控指导力度,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统练,定期进行抽测、分析、毕业模拟练习,仔细排查,摸清底数,及时查漏补缺。教研活动记录9月20日活动地点多功能厅活动内容教学工作计划活动情况及过程南口职业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思路:三、工作目标:四、重点工作:五、具体安排:(一)教学常规管理1、备课的要求:2、上课的要求:3、批改作业的要求:4、课后辅导的要求:5、教学质量评价:6、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检查、评价力(二)教学活动(三)教师队伍建设:1、骨干教师管理:2、校本教研工作3、六年级毕业班工作:(四)常规工作:六、制定本组计划小结组员们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听讲,并作了详细的记录。了解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和难点。教研活动中心发言材料9月6日活动主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讲人闫少丽主任活动情况及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只有当实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实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四、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做好“同行引领”。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合理地运用教材,研读文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向同伴学习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实效性。教研活动记录9月6日活动地点六年级教室活动内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活动情况及过程一、组长宣布活动主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含义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三、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2,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3,运用语言的魅力。4,融洽的师生关系。(五)给课堂“精气神”。(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1、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体验。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四)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做好“同行引领”。四、组员进行交流,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展开讨论。五、组长总结,并进行教材分析。小结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个研究课题,组员们认为研究的实用性特别的大。将对组员们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研活动中心发言材料9月20日研究主题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发言人李新红将教学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对体现较抽象的目标的行为结构给予明确界定,引导教学的开展,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一个表述得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2、教学目标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3、教学目标必须要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达到的教学结果。(一)教学目标中的一些偏颇做法第一种做法:无教学目标。有一项研究指出,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会先探究甚至考虑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都是先大略决定教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学生的活动。第二种做法:教学目标笼统、不具体。如有些教师编制的教学目标就是“借鉴课文的写法”,至于什么写法不明确,这种写法的特点自己不清楚也不讲解,这样学生很难迁移过去。第三种做法: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教师编制的目标,学生使出浑身解数也达不到,形成一种挫败的心理,影响学语文的兴趣。而有些目标又定得过低,发展不了学生,耽误了学生。第四种做法:教学目标定得千篇一律。每一篇课文都是知道时代背景、字词读音及释义、主题及写作特色。这样学生学语文学得也就死板,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这成了一句空话。第五种做法:教学目标只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只是自己知道,学生压根不知道。(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1)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2)任务分析: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3)起点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更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一般说来,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标技能的分析,(4)目标表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生通过每一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要求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层次化处理。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三)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1.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三维目标2.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在应用乘法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光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等。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4.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改变采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目标陈述模式,采用“学生能……”“学生具有……”等表述方法,清楚地表明学生是目标实施的行为主体;当行为主体省略不写出时,从上下文要能看出行为主体是学生。由于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因而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目标的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5.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按课程标准)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认为教学大纲“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仅仅注明哪个该学,哪个不该学”;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学大纲中虽有一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但其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这样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结果势必导致考纲取代大纲,教学大纲形同虚设。课程标准作为量度教育质量的一个准绳,作为评价的依据,它首先就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6.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书中,能……”;三是时
本文标题:08――09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2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