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陈怡
1感悟语言,体验情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濮院小学陈怡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濮院小学毛衫城403班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在字词句的理解上问题不大,但是,班级的整体态度不够认真,上课做小动作或讲废话的学生比较多,特别是在课文的朗读上,我总感觉是浮在字准句通的基础上,没有更进一步地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情感。所以,这次,我特别选了四年级上册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想通过这次教学尝试,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够真切地感受,去理解,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教材分析与设想: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的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流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文中“白血病”、“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是着手第一个场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2、注重语境,去繁求简,扣“读”。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注重语言实践。围绕“不幸与幸运”,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心灵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几处语言实践活动。如:理解“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时,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2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当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时,你想对小钱说些什么?此时,他得知消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又在想些什么?这些说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灵魂,感悟不断升华,引发共鸣,真正由“文”走向“人”。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2、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小钱的不幸与幸运,骨髓移植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与幸运,感悟生命的可贵。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初步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一、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二、读中思,思中悟,悟中说,说后写,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引进文本【课前出示第一张幻灯片】1、(指着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桥是连接两个地方的。(补板书:生命)那么“生命桥”连接的是什么?(连接的是两条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完整的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2、“跨越海峡”,连接的是哪里和哪里?(台湾和大陆)【出示地图理解】同学们,这就是台湾,这就是大陆,中间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台湾自古以前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很多台湾人的祖籍就在大陆,亲人就在大陆,他们就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有着血脉亲情——【出示词语: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生读这两个词语),是的,它们就像亲兄弟一样,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这就是——(生读这两个词语)带着这一份情感,你再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读)(齐读)3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这个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2、、生字新词检查。【出示词语】苍白白血病骨髓移植(cāng、xuè、suǐ)含苞凋零绽放(líng、zhàn)谈何容易几经辗转(zhǎnzhuǎn)袭击空旷暂停(zàntíng)A、一组一组出示,认读,正音。(指名读,跟读)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B、同学们,字音读准了,我们来关注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你都理解吗?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白血病、骨髓移植。白血病:俗称“血癌”,一种很严重的血液病,得了这种病,相当于被判了死刑,生命已经没有多大的希望了。骨髓移植: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挽救病人的生命。C、同学们,这两组词语分别描写了两个场景,你能来说说这是哪两个场景吗?可以结合课文说说。(大陆的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垂危,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样,海峡的这头和那头就架起了一座生命桥!这座桥为谁而架?(小钱)3、让我们跟随小钱,回到1999年9月22日那一天。【出示第一自然段】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1、感受美好生活。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出声读)B、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阳光、花香,舒适、美好。)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是啊,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2、遭遇不幸。然而此时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钱?(苍白的、生命即将凋零的、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4你从哪个句子里看出来?*预设一、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色红润起来。⑴找一对反义词(苍白——红润)。苍白的脸色是怎样的?(白,没有光泽,没有血色)红润的脸色是怎样的?(红扑扑的,很健康)。小钱失去了怎样的脸色?(红润的脸色)变成了——(苍白的脸色),因为——他的病非常的严重,严重到连血色都没有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很痛心!你读出了他病情的严重!)白血病严重威胁着小钱的生命,这灿烂阳光下的美景,美好的一切,他都无法享受,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啊!——生读第二句。(齐读)*预设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⑴你还从哪里看出来小钱病情的严重?【出示这个句子】哪个词最让你揪心?(凋零)A、凋零,意味着……(他的生命从此结束)你感受到了什么?(痛心)带着痛心读!(指名读)含苞的花朵!你看到过吗?(还没有完全开放的花朵)这含苞的花朵没来得及开放,却要即将凋零!看,小钱才几岁?(刚满18岁)这是怎样一种心情?(伤心、无望、悲痛欲绝)你来读一读!(指名读)B、是啊,18岁的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在想些什么呢?请你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写一写。“句式:18岁,我原本可以……可以……可以……但是我含苞待放到生命却即将凋零。”(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到多个方面,写后请三、四个学生交流)C、读悟“不幸。”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当我们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小钱……当我们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小钱……当我们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小钱……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小钱……总结:是的,这是一个患有严重白血病的、脸色苍白的、生命即将凋零的小钱,让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出示这两句话】*预设三、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5此时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能平静吗?(不能平静)他最需要什么?(健康)【出示这句话】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骨髓移植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希望。)*预设四、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从那句话看出来?【出示这句话】自由读这句话,从那些地方能看出找到合适骨髓是不容易的?“十万”、“才有可能”“一个”:十万分子一的希望——理解“谈何容易”:事情做起来没有像说的那样容易。你来读一读,读出艰难。(指名读、齐读)3、不幸中的幸运。*预设五、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出示句子】齐读句子A、小钱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来到容易吗?哪里看出来?(几经辗转、终于)(指名读,读出不容易)。得知消息,你想对小钱说些什么?B、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又在想什么?4、回首整段,加深不幸又幸运之感。总结:是啊,小钱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让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四、回归课题,升华感情教师总结:危危病体,在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生的寄托,眼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花季青年,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那是因为有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包含着海峡两岸情同手足的亲情——骨肉同胞、血脉亲情。【逐步出示图片】五、悬念延伸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顺利,最后能否成功?……下一节课,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教学反思:四年级的语文都是以主题组织单元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间真情。其中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的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6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我深入钻研文本之后,在整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个“情”字,所以我打算在“情”字上做文章。“情”字主要体现在读、说、写中。一、课题“二读”,词语“三读”,第一自然段“三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二读”,第二句话是重点,“三读”,第四句话“一读”,第五、六句话都是“两读”,其中第一、二句话合并读一次,整段齐读一次。我设计那么多次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验情感。事实上学生是真的一遍比一遍读得好,读得出情感。二、“说”体现在三处地方,第一处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听老师范读,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说说自己放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还是能说得出一点的。第二处为用句式“18岁,我可以……可以……可以……但是我含苞待放的生命即将凋零。”练习说话。第三处为第二自然段末,“得知这个好消息之后,你会对小钱说些什么?小钱又会想写什么?”之所以设计这么多次说话训练,旨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悟人物的心境,课文中的小钱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局外人,而是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可爱的人。三、整堂课只有一个地方用到“写”,“写”有自已的好处,可以慢慢整理出学生团块的思维,变成线性的文字,对学生来说,“写”所用的思考的时间比“说”要多得多,所以,在有些精彩的能够出彩的地方,还是要用到“写”的。整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到按着教案走,走得非常顺利、熟练,学生也比较配合,把课堂演绎得还算精彩。课后,经专家老师和小组听课老师的评议和指点,觉得自己还是有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欠缺的:一、第二遍“读课题”我没有引导好学生的感情,当时,我的引导语是这样的“【出示地图】同学们,这就是台湾,这就是大陆,中间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台湾虽然和大陆一水之隔,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厚——【出示词语:骨肉同胞、
本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陈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4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