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1)
会计的概念(一)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理解:1.经济管理工作;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5.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是奔驰,但是如果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直接以金额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即表述为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此时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是货币也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2000台,如果被盗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二)分类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未来的信息。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还是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2)计量(记多少)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借:原材料1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00贷:银行存款117000(3)记录(怎么记)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例如:北京2002年单选题3.会计核算职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真实性审查,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报告。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未来)、事中监督(正在发生)和事后监督(已发生)。(三)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以工业企业为例,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一)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和债权人投入。(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它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发生材料价款、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2.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加工产品时,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工资等,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3.销售过程: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比如打广告等)、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三)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因为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1.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强制要求会计核算的;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等——一般是根据内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2.意义(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注: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例如,审计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例如,甲销售给乙一批材料,甲做销售处理,而乙做采购处理。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3.作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例如,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并按期(假设按5年)提折旧;否则,固定资产只能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这里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日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以后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信息使用者额需求)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会计基础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二、概念1.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即在该期间产生了收款的权利,则在该期间确认收入增加;在该期间产生了付款的责任、义务,则在该期间确认费用增加,而不管款项是否收付。2.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经济业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10月10日销售同时收款10月,即销即收10月10月10日收款,合同约定12月10日交付商品12月,预收账款10月10月10日销售,12月10日收款10月,应收账款12月10月10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且付款10月,即付即费10月10月10日预付明年全年房租明年各月,待摊费用10月10月10日预提当月房租(协议约定全年房租于年底一次付清)10月,预提费用12月会计要素的确认(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的具体化。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1.资产(1)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具有三个特征: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注:现金指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现作为知识面扩充,将来职称或注会要求掌握)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如,3月8日销售货物,价款30万元,对方没给钱。那我们就确认应收账款增加30万元。到年底出报告时需要对这30万元债权进行检查。假如发现最多能收回20万元,也就是有10万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时要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即这10万元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要将其从债权中减掉。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是指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通常判断资产属于谁,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也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例如购货意愿或者计
本文标题: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7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