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20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12019年中考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一、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的伟大飞跃是什么?答: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2017年10月召开的学的十九大宣告,我国进入什么时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形成的共识是什么?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人民收入较快增长,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动力源和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6.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答:改革开放。9.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答:(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不断自我革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10.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1.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进民生福祉。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答;(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1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答;(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14.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需要创新?答: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面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1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1)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3)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精神。16.什么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答:科技创新。17.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施什么战略?答: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8.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答;(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9.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答: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美好。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20.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答:(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答:(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26.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7.法治的要求有哪些?答:(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328.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答:(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9.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答:(1)含义: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0.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答:(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1.怎样厉行法治?答:(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32.依法治国,为什么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答:(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33.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哪些?答: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答:(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答;(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3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答:(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3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答:(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3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答:(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3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答:(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40.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4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答:(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43.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44.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答:(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45.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答:(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4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答:(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47.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答:(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8.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答:(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第七课:中华一家亲4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50.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51.为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给予了哪些支持?答: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52.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答: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53.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答:(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54.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5.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56、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65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8.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答: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9.如何实现民族复兴梦?答: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6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答:(1)我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2)党的面貌、国家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61.我国发展新的
本文标题:2020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1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