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战略管理、竞争力及运营管理的关系分析
第二期写在前面的话2003年春天北京的天空出乎意料的晴朗和美丽,人们不经意之间发觉往年肆虐在北京上空的沙尘暴竟如当日的突如其来,又悄然而去。惊喜之余许多人不仅探究,是否沙尘暴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然而据气象专家的分析,今春沙尘暴的减弱,主要是早期降雨所至。另一个原因是自197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受沙漠化威胁的城市以来,北京在治沙方面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努力,推广播草盖沙工程扩大沙化土地的绿色覆盖率,有效地控制了沙尘的生长源。在我们刚刚为同沙尘较量取得的最初一点成效而庆幸的时候,SARS病毒又悄然而至,在短短的数月内遍及全国各地,一时间北京竟以每日百例以上的速度在蔓延。尽管政府迅速采取了措施,有效地遏止了疾病的增长,但却暴露了国人长期以来诸多生活上的恶习,其中对野生动物的滥杀和捕食几致国内诸多生物物种的“经济灭绝”,这种人为对地球生物圈的无节制的开采给人类带来的最直接的危害,便是自然病役在人类的传播。地球对人类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大自然给予我们每一点滴的馈赠我们都应当格外的珍惜。同世界大多国家相比,我国是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人力资源过度饱和的国家,这就更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的经济活动,一方面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经济科学的工作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典的袭来或许是一件好事,对于自然界的无知使我们需要教训来重新认识我们的行为。在此次病役的侵袭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当属餐饮、旅游、会议以及同类需要人员聚集的行业,但由于“非典”病毒的近距离、接触式传染的典型特征,却使电子商务远距离、非接触特性等典型特性凸显出来,电子商务的方式一夕之间成为了人们绝佳选择。对于那些实行了电子商务办公和营销方式的企业员工来讲,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企业还在正常运转,人与人还在正常的交流,只不过身边少了一个个身影,一切只需在网络之间静悄悄的运行。据《电子商务世界》杂志社对“非典”时期中国电子商务一次全景调查显示的数据,中国电子商务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在教育方面,北京市教委开通了“课堂在线”,供学生在家上网自习。北京市教委要求所有中小学生都必须设置电子邮件信箱,北京创下了八万人同时上课的记录。北京所有高高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学院,让离校学生离校不“下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也已经开通,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次受非典影响的广州举办的第93届广交会改变传统经济的影响朝新经济转型,通过在线展台和网上招商做生意积极开展网上广交会。据统计,至4月底,广交会各网站的访问量累计总数达5090万次,比上届同期增长50.95%,其中境外访问量累计数为2589万次。广交会网站三个平台意向成交量为2。2.18亿美元,确认的成交量为4784.77万美元。而在此次非典时期最大的赢家当然首当其冲当属各大门户网站、电信部门及各类在线金融服务部门,通过这次非常时期的历史考验更加促进和改善了利用新经济手段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政府也特别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会议确定的8个方面工作中,第三项工作明确提出,要“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推动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消费。”由此看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网民互动之下迎来一个新高潮。受非典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于给会员的服务工作也部分受挫,在这里我们向大家表示歉意。为尽快弥补损失,加快工作节奏,同时也为响应国家和部委关于提倡使用新经济手段、增进绿色环保意识、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的号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决定将会员部每月一期的会员通讯《第一资源》杂志,由月刊改为周刊,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在每周五下午直接发送至每个会员的个人邮箱中。我们希望通过利用这种网络化的信息交流手段,能够打破以往在时间和地域为我们服务上带来的不便,为会员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对于改版后的《第一资源》,我们将加大文字信息量,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会员们及时的反馈,不管是关于对我们推荐的文章,还是对我们会员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向我们及时反映出来,以便我们加以改正和提高。对于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刊登在《第一资源》杂志上,并会寄去一份小礼品以表达我们的谢意!*意见回馈邮箱E-mail:wangbin6812@sohu.com*电话:010-68312214《第一资源》编辑部返回企业的成长历程从人治过渡到法治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来看,一般初创时的企业,其主要的管制控制权会掌握在企业的拥有者或关键技术的掌握者手里。因此,企业的管理往往以“人治”为主,所谓人治,主要是指以少数领导者的意志为企业管理的主导意志的管理模式。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业务的不断成熟,领导者人为的意志已经不能有效地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客观上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状况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组织和人的行为,明确职责,有效监督,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即“法治”。应该说,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企业成熟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中国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成熟度的原因,多半形成了以“人治”为主的管理制度,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企业的不断成熟,从人治走向法治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企业只有深刻地对人治和法治进行解读后,并且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减少业务中人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法治之路。纵览中国企业管理的现况,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延用着传统的人治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规章制度由领导说了算,决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企业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组织机构臃肿、职能不清,规章制度重复重叠且执行力度很弱,业务流程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许多人认为,中国企业内部常常会下发大量的红头文件,这些红头文件就是法治的象征。其实,这样的看法是存在误区的。中国企业内部并不缺乏规章制度,而是有太多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并不等同于法治。这些红头文件的制定和下发通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大小小的制度和通知的产生,通常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发生问题而诞生的,这些红头文件每天飘向各个部门,对公司管理缺陷所造成的运作问题进行补漏补缺。但这样的规章制度,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式,难以真正根治中国企业管理的顽症—缺乏规范的内部运作管理体系,缺乏真正的法治。这个顽症使得中国企业在日常管理时无据可依,跟着感觉走,等到出现问题时,再回头打上一块“补钉”,试图弥补管理上的缺陷。有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子制造商,由于其特有的民营企业背景,因而在管理体系当中,虽然有诸多的规章制度,但领导意志、总裁命令往往成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最高管理准则”。而这种以个人意志为主的管理方法,往往带上很多人为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例如,该企业每年都有高达30%以上的人员流动率,而年终考核后的三月份更被称为“辞职月”。人才流失使企业的进一步成长成为泡影,企业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投资上变得缩手缩脚,反过来,这又“促进”了员工流失率的提高,如此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究其根本原因,是该企业缺乏公开、公平、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程序,奖惩升降皆由总裁一人“拍脑袋”决定,使许多人觉得做出的贡献未能得到承认而另择良木而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而大多数企业理智地看到了人治的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发展,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开始寻求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针对粗放的管理现状,越来越多的企业力争通过法治来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国家法治的基础是完善的法律;企业法治的基础则是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根据我们的经验,成功的企业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有以下两点特征:一是“内外兼修”。制度不仅要符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而且要适应外部环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二是“动态调整”。制定的制度应该具有在复杂状态下灵活应变的能力。制定过程是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另外,也通过鼓励员工不断管理创新使流程和制度不断趋于优化。许多企业老总明白现代企业发展应该走法治管理之路,但不了解如何顺利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践表明,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化、业务逐步系统化、规章制度逐步体系化的一个渐近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以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和固化为前提。因为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将企业原有的、带随意性的业务模式确定并固化下来,这样企业才可以根据确定和固化的成果制订规章制度,并据此建立“法治”体系。如果仅仅为了实现法治而一夜之间制订出一系列的法规、条例,那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的带有不确定性的人治影响。因此,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管理创新,并以此作为企业法规制定、法治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对企业而言,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样重要。而对于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时至今日仍处于传统、粗放的管理状态的中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将更直接的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建立明晰的管理架构、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管理走向法治的现代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业务流程重组对于企业的帮助不光体现在业务的改进上,更体现在引入了一种创新的、现代的管理思想。而这对于企业法治体系的建立,也许比单纯的业务优化更为重要。此外还有一点是必须提到的,即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强化企业法治的必要工具—在“人治化”时代,许多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来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贯彻,使得企业各个层面都可能随意对流程进行改变,比如管理层的更换可能带来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变;岗位人员的变化可能带来内部流程的改变;甚至于员工的惰性和不良习惯也可能造成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扭曲。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企业无法将正确的业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下来,那么即使企业拥有了科学完善的业务流程也无法得到全面的贯彻,从而为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带来各种障碍,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恰好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管理跟着感觉走、流程随意打补丁的人治化现象。案例二B公司是一家美国汽车制造企业,总部有500多名财务人员,其单据往来十分繁杂。其业务的通常程序是:采购部与供应商制订购货合同,同时送一份副本给会计部门;供应商交货时开发票;仓库管理员验收货物后出具验收单,会计部门核对合同、发票、验收单,三者一致办理付款,否则需派人调查原因。为了提高运作效率,该公司自行建立了一套计算机系统,对部分业务的流程进行了改进,使采购、仓库、会计部门都应用计算机处理各自的业务,裁掉了20%的冗员。但是当他们知道其一主要竞争对手完成同样的职能只有5个人时,他们震惊了。调查表明,很多传统的习惯是不必要的,例如在会计部门和采购部门以及供应商之间有很多冗余的单据往来,要花不少人力去核对单据。据统计,尽管不一致的情况只占少数,但会计部门却有80%的人花大量时间处理这类少数事件。又因经手人多,出错的机会也多,一旦单据之间不相符,就要花更多人力去追查,最后会计部门凭多次核对的发票付款。于是,该公司对内部流程进行了全面再造,在此基础上引入公用数据库,使采购订单进入数据库并送给供应商,当仓库管理员收到货物时,从数据库中调出相应的订货合同,两者相符则验收入库、更新生产计划并自动开出支票,反之则拒绝收货。这样发票及其它往来单据已不再需要,这一来会计部门减少了75%的冗员,而且往来的账目、凭证、单据在系统内都可实现即时调用和查阅,大大提高了业务运行的效率和准确性。由于凭证、单据等都采用了系统标准化的文件格式,系统又提供了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这样,企业有可能在未来将采购系统与应收、应付、资金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
本文标题:战略管理、竞争力及运营管理的关系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