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911-历史学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911-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是在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学生基本课程基础上形成学科基本知识系统,内容涵盖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历史教育学(历史教学论)的主干内容,是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在坚持通史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点问题,比较全面地了解历史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现状,熟悉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历史学基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三、考试内容(一)世界古代史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2.雅典民主制度3.罗马法4.早期国家的形成5.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6.西欧封建制度7.南亚次大陆的文明特征(二)世界近代史1.近代早期西方世界的兴起2.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与反改革5.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6.英、美、法革命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的变革7.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变革8.工业革命与近代欧美国家的工业化9.战争、革命与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10.19世纪世界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11.现代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拉美的反殖民运动1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世界现当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的变动3.罗斯福新政4.第二次世界大战5.冷战6.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治道变革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关系的演变9.“后冷战时代”国际社会的战争、和平与冲突10.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11.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矛盾与突破12.现代世界的文学、思想和艺术13.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四)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9.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国共内战: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六)中学历史课程论和教学论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历史教学论四、掌握重点(一)世界历史1.雅典民主制度2.罗马法的产生及其影响3.如何认识西欧封建制度?3.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及其主要特点4.如何认识近代早期西方世界的兴起?5.三大革命对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6.如何看待早期民族国家的兴起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7.如何看待20世界历史上的战争、冲突与和平?8.如何全面认识冷战?9.近代以来人类思想认识的发展演变历程10.如何认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11.全面掌握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掌握苏联的实践及经验教训12.掌握世界殖民主义的发展历史以及19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13.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及阶段特征(二)中国历史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3.简述西周井田制。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5.简述刘秀的用人政策及其目的。6.简述《史记》的内容及其意义。7.简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8.简述“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9.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10.简述武则天的功与过。11.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12.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13.简述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14.略述元代的行省制度。15.《梦溪笔谈》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6.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17.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9.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0.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2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23.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5.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7.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28.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29.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3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3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33.结合中国的政治情况,说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直至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表现,并指出美国对日本侵华问题的政策变化。34.1927年,中共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而在1936年西安事变后,却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分析中共这两种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各产生什么影响?35.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共是怎样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36.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37.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这两个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38.抗日战争中,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如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和效果,并简要评价。39.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40.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何不同?结合两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结果,说明上述策略的正确性,其作用又有何相同,说明了什么?41.结合史实分析蒋介石为何敢于公开叛变革命,分裂革命统一战线,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4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着什么新问题?中共是怎样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三)历史教育学1.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发展变迁?2.中学历史课程发展过程?3.当下的历史教学法研究面临哪些主要问题?4.历史教学看书在历史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有效运用历史教科书?5.历史教学模式有哪些主要类型?各种历史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6.历史教学中不同的板书类型有哪些优势与不足?选择某种板书的依据有哪些?7.为什么应该开展历史写作活动?指导学生的历史写作的主要策略有哪些?8.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应该避免哪些问题?9.历史学业评价标准有哪些要素组成?它对学业评价又怎样的作用?10.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基本素质。五、主要参考书目[1]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4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第4版),中华书局,1994年。[4]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5]马敏,彭南生:《中国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陈廷湘:《中国现代史》(第3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8]赵克礼主编:《历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于友西,赵亚夫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编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编制日期:2018年7月11日
本文标题: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911-历史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2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