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现代史简答论述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简答论述复习资料第一编1.评价新文化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2.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3.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据以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这场论战是无产阶级思想对资产阶级思想的第一次反击。它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通过这场论战,早期共产主义者有力地批驳了梁启超、张东荪等人打着社会主义招牌、贩卖资本主义的反动谬论,大力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三、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使许多知识分子和工人逐步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6.中国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7.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何不同:一个是资产阶级领导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纲领,一个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为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革命纲领;而且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真正为彻底实现民主权利的革命纲领.8.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功绩:主要内容: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扣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历史功绩:一,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进行的重新解释,为国民党的政策添加了新内容,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封建政治方向。二,大会的三大政策承认了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除此之外,一大的宣言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一致性,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宣言还体现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些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国共两党建里黄埔军校,处理北京政变,领导国民会议运动,进行北伐战争,最终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1.当时中国的国情。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战争,国家不统一)2.只有革命势力团结起来,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改造旧中国。3.两党当时都是在野的革命党,历史要求两党密切合作4.三民主义的推动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历史作用,历史经验形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历史作用: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历史经验: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11.戴季陶主义及其反动本质: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的反动思想体系。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一、提出要确立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主义,并未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对利用马主义挑起阶级斗争的共产党人持敌视态度。二、认为民族和国家的需要是进行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提倡阶级调和,反对劳动工人的阶级斗争。反动本质:戴季陶这套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把国民党变为一个无阶级的党派,进行以全体国民为主体的“独立”革命,建立全民自由民主政权。他这是代表全体民众来争夺革命的领导权。戴季陶是国民党右派的一位理论家。他的起家资本,就是戴季陶主义。12.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和胜利原因:三大目标:三大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胜利原因:1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军阀的革命战争,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整个国民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础。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硕果以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这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3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4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的军事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原因1.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历史教训: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14.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主要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也就是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从而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这种观点将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严重危害: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1927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情况下,使大革命惨遭失败。1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继续加深,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军阀割据混战连年不息,中国社会到了极端黑暗、贫弱的境地。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横行无法阻止中国历史前进,在中国社会的内部,新的革命因素在增长,中国的工人阶级在发展、壮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探索改造中国道路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的产生,并为其从黑暗走向光明准备了条件。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开始在中国兴办工业,由此产生了我国第一批工人。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始创办军事、采矿、炼铁等工业,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虽然中国的工人并不太多,但却非常集中,易于联合,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同时,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广大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在革命斗争中结成联盟。中国的无产阶级,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掀起自发的经济斗争。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工人运动也有了初步发展,工人运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使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无产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简答论述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5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