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总复习课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2腊八粥3古诗三首4藏戏习作: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1北京的春节饺子万象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认读词语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热闹忙碌喜庆团圆汇报交流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小孩上学、大人做事时间顺序研读赏析,感受年味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交流体会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②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③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④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体会过年的热闹。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除夕正月初一元宵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①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②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课堂小结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期间共历时一个多月,但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板书设计开始:忙碌高潮:热闹结束:留恋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惬意元宵:红火、欢乐热闹喜庆团圆祥和2腊八粥认读生字腊粥腻咽匙搅稠嘟肿熬褐缸脏匙shi()chí()钥匙汤匙认读词语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肿胀粉碎外套染缸解释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内容概括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细读第1自然段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拟人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糊糊涂涂碗大碗大匙大匙叹气大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等粥喝粥精读感悟,品析形象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盼粥①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②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汇报交流迫不及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想粥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呀!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孥孥“孥孥”是什么意思?猜粥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现象?稀烂浑身肿胀面面的大了三四倍妙极了看粥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惊异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感悟表达,拓展阅读喝粥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满足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设计腊八粥爱粥——垂涎三尺等粥吃粥——心满意足盼:迫不及待想:计划分粥猜:妙不可言看:出乎意料民俗美童趣美亲情美3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春城御柳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传蜡烛五侯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解释诗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化诗为画,体会意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寒食板书设计白昼——自然风光夜晚——宫廷生活春意盎然特权腐败第2课时《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朗读诗歌探究内容,品味诗情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今天“迢迢”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遥远“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弄“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情的象征。“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盈盈脉脉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迢迢牵牛星叙板书设计相隔之远相思之情议——离别之苦写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第3课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栖:乌鸦在树上休息”。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qī栖指导朗读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解释诗意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人尽望“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挚的思乡之情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根据下列解释写词语。1.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2.戏剧艺术的种类。()压抑剧种两面三刀3.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4.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开山鼻祖5.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心所欲初读课文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第1—3自然段第4—7自然段第8—17自然段第18自然段概括藏戏的特点。介绍藏戏的形成。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1.戴着面具演出;2.演出时没有舞台;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白色纯洁国王红色威严善者王妃绿色柔顺黄色吉祥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活佛妖魔青面獠牙压抑恐怖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总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7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