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在这过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逐渐发展。而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从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发育,职能转变,社会保障,社会文明2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探索的起步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按照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不过,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迈开了最初的步伐,是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尝试。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作出全面的部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这个判断,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成形。3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理论体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分析了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任务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在这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中,前两方面的任务更为紧迫和繁重,应当作为改革的重点。在近期时间内,力争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并在解决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2.1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基本上采取的是“渐进”方式。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分未能得到根本性改造的情况下,通过“体制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经济形态,包括集体经济、新型国有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公司制经济等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经济中市场经济部分的比重日益增加,开始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主体地位。我国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也为这种“体制外市场经济部分更快增长”的转轨方式提供了可能。构成“体制内”核心部分的,主要是老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职能,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互为依赖的“铁三角”关系,集中了旧体制中主要的深层矛盾。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一是要进一步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运行相配合,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提供公共产品4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实质性转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除极少数特殊性质的企业外,应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应在与其他资本的融合和公平竞争中加快结构调整,部分资本可以转入经济发展更为需要、社会效益更为显著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就业机制的转换,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机制。2.2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是在经济活动当事人自主决策、自由交易的基础上,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博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并不必然趋向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它的演变方向存在着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观察到效率和结果差别很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具有一般性,更多地则与不同的国情相联系。我国现阶段所建设的市场经济,既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同时也是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市场经济,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国度中的市场经济,是在对外开放程度相当高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些特点使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中所面临的问题较多,特殊性较强。2.3适应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体制创新适应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发展中的体制形态,即使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体制落后、僵化,面对新的挑战而不能不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基本的发育过程是无法省略的,但并不等于必然要走市场经济先行国家的老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只能走“在创新中发育”的路子,并且有可能发现和利用好后发优势。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途径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完善新体制面5临的首要挑战;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不少漏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分开,政府改革,一直伴随着我国改革的全过程。从现实的情况看,改革的一个主要难点,仍是政府改革。政府转型的速度、程度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政府转型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些年有一个提法,叫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我理解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但是,不能不看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各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不无关系。不少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政府、大企业和金融财团纠合在一起,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从我国来说,政府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的关系不真正理顺,政府职能转变不了,政企分开解决不了,国有银行的呆帐、坏帐率也降低不了。这不仅是客观事实,而且存在因果关系。弄不好说不准哪一天要出“乱子”。我国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已为经济生活的政府主导转变成市场主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一,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第二,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已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日本、韩国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可以成为前车之鉴。第三,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大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经济建设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经济建设型政府,比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一个进步。但从改革的目标要求看,这又只能是一个过渡。经济建设型政府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例如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固然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不确定因素的逐步增多,政府就要强化其公共服务的职能。发展经济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6了人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3.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业矛盾会更加突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这就明确了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避免只是片面地追求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大型企业,要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多种灵活就业的形式,使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确实的产业发展保证。既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拓展就业渠道,又扩大就业总量;既推动科技进步,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分流冗员,又要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础上,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上,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功能,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更多地关注低收入者的实际问题,使兼顾公平能够在具体政策上得到保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险。《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在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是要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既是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兼顾公平的有效措施。73.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文明建设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文明建设存在严重差距:一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尚未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二是全社会公共卫生建设和公共卫生习惯同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城乡二元断裂,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处在社会的“悬空”状态。今天,改革已进入到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主要任务的攻坚阶段。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是新时期社会转型面临的重大课题。非政府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发展非政府组织既有客观需求,又有现实的紧迫性。在一方面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就是根本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揽经济、社会事务的过程,是市场和社会发育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的充分发展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四、结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种种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在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不够协调和不够完善,因此,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决好了这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制度保证。参考文献[1]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
本文标题: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7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