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章 组织中的决策
第九章组织中的决策23没有科学的决策就不会取得成功——“大跃进”的启示中国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冲天干劲,投入到火热的经济建设之中,以期实现所谓的“大跃进”。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大破坏和大倒退。4为什么“不沉之城”会沉没?•1912年4月14日,号称“不沉之城”的泰坦尼克号载着2224名乘客和船员撞上冰山,1513人葬身冰海。•事故分析显示,尽管当时有4条信息显示前方可能有冰山,而且一名瞭望员提出要借助双筒望远镜,但根本未被理睬。•船长爱德华·史密斯是一名支配型又受尊敬的领导者,命令船只在黑夜中全速前进。•一种无懈可击的错觉告诉人们:“就连上帝本人也无法使这艘船沉没。”•在群体压力下,船员们斥责那名不能使用肉眼的瞭望员,这名瞭望员抛弃了他的疑惑。•另外,泰坦尼克号上的电报员也没能把最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条冰山警报传达给船长。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马来西亚和日本“三菱”合资生产新款车“沙格型”的失败美国福特汽车新车型掀起的“野马”热决策6管理职能中的决策7计划领导管理职能AB控制D组织C.如何处理雇员情绪问题.怎样变革以影响生产率.鼓励冲突的适当时间方式…………需要对组织中的哪些活动进行控制如何控制这些活动…………组织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组织的短期目标是什么个人目标的难度应有多大…………组织应当有多大程度的集权职位应当怎么设计…………决策“决策几乎与管理是同义的。”——《管理决策新科学》(HerbertA.Simon)8主体内容9决策概述决策模型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定义•决策(Decision):对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比较,最后作出选择的过程(心理学大辞典,2003)。•简单的定义: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较具体的定义: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10•在管理心理学中,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注意:•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11二、决策类型•根据决策涉及问题划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根据决策性质划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根据环境因素的可控性程度划分•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根据决策主体划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12•确定性决策:基于由具体的、可验证的数据提供的客观概率;•不确定性决策:基于主观概念,即对何事会发生的个人信念或预感。•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由低层人员做出,依赖于预先确定的行动惯例;•非程序化决策: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决策者面临一种独特的情境,解决方案是新颖的。•根据决策层次划分•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低层决策•根据决策影响时间划分•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根据授权情况划分•组织管理严密的决策•充分授权的决策13•组织严密的决策:又称为自上而下的决策,即决策权在管理者手中,低层职员很少或没有做决策的机会;•授权决策:也叫参与决策,是指把决策权交给那些可能受决策影响的人或让他们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三、决策过程14西蒙第一阶段:从事智力活动,对环境进行搜索,确定决策情境。第二阶段:从事设计活动,探索、发展和分析可能发生的行为序列;第三阶段:从事选择活动,在可能的行为序列中选择一个。15问题识别定义目标进行预决策开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做出选择执行选择追踪调查16Mintzberg,Harrison等•前六个阶段属于决策规划,即理解问题和做决定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属于决策实施。界定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出最佳方案17哈里森四、决策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一)决策的个体差异18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指导型高直觉理性低思维方式模糊耐受性•在思维方式维度上,有的人是理性和逻辑的,对信息进行序列加工;另一些人是直觉和创造的,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在个体对模糊的耐受性维度上,模糊耐受性低的人需要结构化信息,从而使模糊性降到最低水平;而模糊耐受性高的个体则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工作。•分析型的个体对模糊的耐受性高,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考虑更多的备选方案,同时使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决策。分析型的管理者属于认知的决策者,能够适应和处理新的、意想不到的情境。•指导型的个体难以容忍模糊性,并且寻求理性。这种决策者有效率和有逻辑,但是他们对效率的关注导致收集很少的信息和评估少量的选项后就做出决定。指导型的个体迅速做出决定,并关注短期效果。19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指导型高直觉理性低思维方式模糊耐受性•概念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考虑很多选项,并根据直觉进行决策。他们关注长期效果,善于发现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行为型的个体则关注组织中的人们和他们的发展。他们关心下属的幸福感,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他们倾向于着眼于短期效果,并且在决策中对数据的使用不予重视。这类管理者努力避免冲突和寻求被接纳。20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指导型高直觉理性低思维方式模糊耐受性决策风格练习•P16521•(二)决策的文化差异•决策者的文化背景影响其对问题的选择和分析的深度、对逻辑和理性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决策由个体管理者独断做出还是由群体共同做出等。•时间•强调的决策主体不一样22中日美三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比较比较的对象中日美个体特征处世哲学中庸之道团体精神自我精神行为表现言不由衷、病态谦虚言不由衷言行一致求稳心理强中弱决策思维指导思想系统与综合——分析推理模式原则演绎——归纳组织观念人际交往以和为贵,注重情面关系以和为贵我行我素权威崇拜强中淡薄集体主义强强弱23中日美群体决策过程比较24比较对象中日美参与者数量多多少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可能出现僵局容易容易信息交流与反馈少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中决策行为自上而下多自上而下决策的理性程度低中高群体成员的沟通方式间接、小道消息间接直接行为规范唯上、含蓄的控制含蓄的控制明确的控制决策制定时间长长短决策执行时间长短中第二节决策模型25理想的决策(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模型•*期望效用理论•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实际的管理决策(行为决策)•满意模型•*隐含偏好模型•*直觉思维•*有规律的偏差•(卡尼曼前景理论)•有限理性假设一、理性决策时代•1.理性决策的理论基础•Ⅰ理性人假设•自Aristotle时期起,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动物,行为由理性驱使,只有在特殊情况(疲劳、醉酒、愤怒)下,人的决策和思维才是非理性的。•Ⅱ客观世界决定论•“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的物理事实,那么就可以准确预知每片雪花降落的位置。”法国物理学家PierreSimondeLaplace•理性决策模型(RationalDecision-MakingModel)•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HomoConomicus)假设;•最优化的决策者是理性的,能在具体的限定条件下做出稳定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26开发所有的备选方案A1确定决策需要问题A1A1A2A2A3A3A4A4A5A5AnAn评估的全部备选方案确定所有的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选择最佳方案最佳选择A2A3A4A5An理性决策模型27理性决策示例•1.确定决策需要:高考填报志愿•2.确定决策标准•3.给标准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大学A.B.C.D.E•5.评估备选方案•6.选择最佳方案:大学D标准权重标准权重学校的名气10学校花费8课程设置7地理位置6学校标准(权重)ABCDE名气(10)1066109花费(8)57895课程(7)610898位置(6)671046总分218228240259222284.偏好稳定:决策标准及权重都是恒定的。理性模型的假设6.最终选择效果最佳:决策者选择的是评估分数最高的方案。2.所有方案已知:能列出所有可行方案,并了解每个备选方案的所有可能结果。5.没有时间和费用限制。1.问题清晰:对决策情景拥有完整全面的信息。3.偏好明确:决策标准和备选方案的价值可以量化和排序。理性决策的前提假设292.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EU)•决策者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那个备选方案。30E(Ai)=∑PjUj(Sj)期望效用值概率可能的结果结果效用值•方案A2:•100%的可能获利1000元,获得1000元的效用值为20。U(A1)=2000*60%*40+500*40%*(-5)=47000U(A2)=1000*100%*20=20000期望效用理论示例E(A1)E(A2)选择方案A1•方案A1:•60%的可能获利2000元,获得2000元对决策者的效用值为40;•40%的可能损失500元,损失500元的效用值为-5。31•理性决策模型•现实决策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收集到与决策状况有关的全部信息。•决策者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期望效用理论•效用值如何确定•对个体风险决策的描述性效度受到质疑,与实际决策过程完全不同。Herbert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有限理性”:1)人的认知能力有限;2)人是理性的(个体总在自己掌握的信息范围内追求理性,表现理性)。理性分为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程序理性强调行为过程,结果理性强调结果对预定目标的符合程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也进入了行为决策研究时代。32理性决策行为决策备选方案告诉决策者应该如何做归纳行为特征,揭示认知,心理因素统计调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决策者的行为建立决策模型演绎法为特征的理论研究数理统计,运筹学描述决策行为,进行解释心理学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论证方法关注点学科基础二、理性决策VS.行为决策33人的非理性决策示例—冰淇淋实验(奚恺元,1998)•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即不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所依据的参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们平均愿意花2.26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看上去很美”—根据冰淇淋满不满来决定支付多少钱。冰淇淋B是8盎司,但装在10盎司的杯子里,看上去还没装满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了?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如果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选择冰淇淋B=理性决策34•Ⅰ满意解决模型(SatisficingModel):•抽取问题的重要特点,建立简化模型,搜索到可接受的模型即停止(HerbertSimon,1947)。确定决策需要问题简化问题问题……进一步寻找可替代方案是否存在一个满意的方案?确定有限的备选方案A1将各方案与满意标准进行比较选择第一个“足够好”的方案满意的选择设定满意的标准最低标准xyzA2A3A1A2A3≥x,y,z?≥x,y,z?≥x,y,z??A5A4否是35Ⅱ隐含偏好模型(ImplicitFavoriteModel)•在决策过程早期,决策者已经选择了一个比较偏好的方案(往往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带有偏向性的确定决策标准,最终选择自己偏好的方案。?问题确定并评价所有备选方案备选方案选择自己偏好的方案偏好的选择隐含的选择所偏好的方案偏好方案设定有偏向性的决策标准评价标准36我应该去哪所大学?确定证实性候选方案人民大学巩固隐含偏爱方案复旦大学隐含偏爱备选方案的选择复旦大学确定选择性候选方案1.南开大学2.人民大学问题建立有利于偏爱方案的决策标准准则:?复旦大学隐含偏爱方案的选择复旦大学人民大学37•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Kahneman,Tversky,1979)艾勒悖论(MauriceAllais,1953)备选方案A:确定获得3000元收益;备选方案B:80%的概率获得4000元收益,20%概率0收益;大多数人选择方案A。备选方案A′:25%概率获得3000元,75%概率0收益;备选方案B′:20%概率获得4000元,80%概率0收益。大多数人选择方案B′。?前后偏好不一致期望效用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相互矛盾的选择。Kahneman提供大量证据表明,决策过
本文标题:第九章 组织中的决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