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章_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第九章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一、生平与著述赫伯特.西蒙(1916——2001),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在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的不少学科领域均有研究,尤其是在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学科均有建树,被人称为“跨学科旅行家”、“科学奇才”、“世界著名博学家”。西蒙于1936年毕业于当时美国政治学摇篮——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1943年获得该校的政治学博土学位。1936—193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39—1942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行政学研究所研究员;1942——1948年在伊利诺斯工学院工作,任政治学及社会科学系主任。1948年出任经济合作总署管理参政。从1949年开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州的匹兹堡)任教,担任行政学和心理学教授、企管系主任。2001年去世,享年85岁。西蒙一生中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励,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奖励是:195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学领域的最高奖——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奖、1975年获得全美计算机协会的最高奖——图灵奖、1978年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获得美国总统科学奖——科学管理的特别奖。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了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特别是他提出的组织决策理论,奠定了决策在行政学研究中重要地位。受其影响,在管理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正是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开创性研究”,才获得了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主要有:《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1947)、《公共行政学》(1950年)、《组织》(1958年)、《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年)、《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等等。其中以《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最为重要,因为其行政学说的基本理论主要都包括在这本书中。这本书也是奠定西蒙在行政学界学术地位的成名之作。二、行政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行政决策理论是西蒙行政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包括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有限理性与满意决策准则、管理决策的过程以及决策的类型和技术等内容。1、决策研究与行政学研究(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古利克首次提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巴纳德在他的组织理论中提出了组织决策思想而成为第一个把决策提到重要位置并进行研究的人。但是决策概念能够在行政学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则应归功于西蒙《行政行为》一书中所提出的决策理论的影响。关于决策研究在其整个行政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西蒙在其《行政行为》一书的序言中就明确地表述了他在行政学研究中提出决策理论的目的——提出决策概念并将它为行政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新概念工具,为行政学构造一个概念框架体系。西蒙将决策作为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原因在于:(1)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执行政策是比制定政策更加细密的决策过程。西蒙指出,古典行政学理论通常把管理当作一种“设法完成任务”的艺术来加以讨论,从而强调保证行动明智的过程和方法,诸多所谓“行政原则”的提出,也是为了让组织中的全体人员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然而,这种讨论太偏重于决定的执行,却忽略了“决定”本身——即任何行动开始之前,对“要干什么事情”的抉择。但实际活动都包括决策和做的两个方面,因此行政理论必须同时包括如何有效做和如何正确决策的原则。而且这种理论应该以决策为主,这是因为执行本身也是决策活动。在西蒙看来,决策不仅仅是高层管理的事,组织内的各个层级都要做出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首先组织的成员是否留在组织中,就要将组织提供给他的好处和他的付出进行对比。当决定了留在组织中后,无论成员处于哪一个管理阶层,都是要做出决策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组织的日趋扁平化,决策权会逐渐下放,即使是处于作业层次的员工,也要对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出选择。而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都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因此,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学派把这一思想概括为:管理即决策。(2)管理者对实现组织目标比实际操作人员的影响力更大,而这种影响力的实际效用取决于管理者对实际操作人员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3)古典行政学理论限于对组织的职责分配和权力结构的静态描述,但对一个组织状况科学且恰当的描述应该是对组织中每个人做什么决策及作决策受到何种影响的描述。(4)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是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每个成员决策的理性程度。(5)行政活动是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必须发展出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技术方法,即所谓的行政程序,而这种行政程序也就是决策程序,就是划分组织中每个人应作哪部分决策的程序。2.有限理性与“满意决策”准则西蒙的行政学是基于“理性”概念的讨论而发展其行政决策理论的,即通过理性概念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西蒙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通过对理性、客观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对比来予以阐述的。何谓理性?在不同学科它则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类的认识能力;伦理学中的理性则指的是一种冷静、审慎的德性;心理学家认为理性是指认知、推理或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区别于非理性);经济学家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方案的属性。西蒙行政决策理论中的理性概念是专就其决策理论所指的意义而言,“理性”是指一种决策行为方式,它与心理学的理性概念相一致,在这里“理性”是指非感情的一种计算、思考心智方法,它与非理性一样是中性的,不涉及价值意义。所谓“理性的决策”即是指理性方式的决策。他说:“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何谓客观理性?西蒙认为,所谓“客观理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完善理性”、“绝对意义上的理性”或者叫“传统经济人的理性”,它实际上是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决策论所发展起来的理性概念,而“经济人”假设正是在这种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西蒙说:“一项决策如果真能在指定情况下使一定的价值最大化,则可以称为‘客观理性’。”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人类是理性动物,人类经济行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所依据的理性原则包含了下列四个先决条件:(1)存在着数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行为类别;(2)每一类行为都能够产生明确的结果;(3)经济主体行为产生的结果拥有充分的信息或情报;(4)经济主体拥有一套确定的偏好程序表,以便让他依据自己的所好来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行为。因此,“经济人”假设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人类理性是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亦即“经济人”具有“客观理性”。西蒙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这种认为经济人具有“客观理性”或“绝对理性”并且能够便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是无法证明的。在他看来,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客观理性”,也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非理性”,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在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有关“蚂蚁”的比喻。一只蚂蚁在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折的轨迹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只是说明海岸的复杂。它们知道蚁巢的大概方向,但具体的走路的路线却是无法预料的,而且他们的视野也是有限的。其实人和蚂蚁是一样的,对外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外界的很多事情无法做出全面地了解。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只是反映了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西蒙以蚂蚁喻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单纯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也不过是反映了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不可能做出最优的决策。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人们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西蒙主张用“行政(管理)人”来取代“经济人”。在他看来,“行政(管理)人”是心理人和经济人两者的结合。心理人有他自己个人的目的、动机、怪癖等,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构造各不相同,因而在组织的决策方面就可能有合理或不合理两种结果,对组织的需要也可能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而经济人具有所谓“最大限度”的能力,能够为实现目标作出最佳选择。西蒙认为,行政(管理)人是经济人的“堂兄弟”,甚至是“亲兄弟”。行政(管理)人宁愿“满意”而不愿作最大限度的追求,满意于从眼前可供选择的办法中选择最佳的办法。行政(管理)人对行政形势的分析易于简化,不可能把握决策环境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因此,他只具有“有限理性”。西蒙还指出,理性是个程度问题,客观理性是最高程度的理性,有限理性是某种程度的理性,这程度不是固定的。客观理性虽然不可能,但是这个概念却十分重要,即有限理性的程度提高以客观理性为准则、目的。假如我们能够达到客观理性,则不应该以有限理性为满足;同理,假如我们能够达到最高目的,则不应该以“满意”、“比较好”为满足。正是基于上述对客观理性和有限理性的认识和分析,西蒙提出了他关于决策行为的准则,即应该用“满意决策”准则取代“最优决策”准则。西蒙认为,既然客观理性不存在,那么决策标准就不能建立在绝对理性之上,不能把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标准,相反,我们决策时由于没有求得最优化的才智和条件,因而只能用“令人满意”这一准则。所谓“满意决策”准则,就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该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3.行政决策的过程。按照西蒙的观点,行政的任务在于追求行政决策的合理性,而要做到达一点,必须了解决策的过程、种类和技术。西蒙在《行政行为》一书中认为,理性决策的任务,就是要选出一个能产生令人满意结果的策略,行政决策的过程大概包括如下三步:列出全部备选策略(方案);确定其中每一种策略的后果;对这些后果进行对比性评价。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一书中,西蒙又对行政决策的过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决策的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即找出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个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在这里,西蒙的决策过程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决策过程不同,这种不同源于西蒙对决策一词的理解。西蒙认为,决策一词的含义不能作狭义的理解(即决择方案),而应该作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决策几乎与管理一词同义。在他看来,决策不仅仅是从几个备选方案中挑选一种行动方案,而是包括几个阶段的过程。第一阶段:情报活动,即探查环境,寻找要求决策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认知活动。所有的组织决策都是在组织对决策的必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才开始的,在这个意义上,问题的认知过程,可以说是对决策发生动机的过程。西蒙认为,情报活动是要了解问题的真相及环境的各种可变因素,为了达到认识问题的目的,必须借用各种记录文件、实验、观察以及调查等方法,广泛地搜集各种事实,并将所得的资料,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第二阶段:设计活动,即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换言之,这是在做出决策之前尽可能地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西蒙将现行的方案与新的可行性方案相区别,可行性方案的探求过程就是放弃现行解决方案,改用新的代替方案或终止现行计划,而改用新的可行性计划的探求过程。组织则从探求发现的数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西蒙认为,最理想的当然是探求所有的可行性方案,但按满意性原则,则不必发现所有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实际上要发现所有的可行性方案是不可能的。第三阶段:抉择活动,即认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个特别的方案。在评估各种可行性方案时,往往是先确定一组评价标准,然后将各种方案分别加以衡量,观察其可接受性,
本文标题:第九章_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