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ZC15079课题名称《基于莒文化,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负责人滕云所在单位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填表日期2016.3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5年12月开题活动提示: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一、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基于莒文化,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研究》开题报告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学科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2.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强烈地呼唤有效教学。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门类过多,过于分化、独立,各门课程的实施固守本领域的知识体系,远离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体现出强烈的“书本世界”教育的特征,这固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这样的课程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对我校中高年级400余位同学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73%的孩子认为课业负担过重,35%的学生产生了厌学等心理问题。3.莒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更令我们骄傲的是莒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十项。然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莒文化的了解非常浅显,对于春节家家户户贴的过门笺竟然、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对于家乡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艺术过门笺、地方剧种周姑戏、慢轮制陶等更是不了解。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这个实验课题,正是希望孩子们更加了解莒文化的基础,并通过独具乐真特色、基于莒文化的课程整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同时,带动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目前,开展莒文化研究的主要为先秦历史研究专家、部分高校教师,另有我县的莒文化研究院以及部分莒文化爱好者。这一课题的开展是基于家乡的莒文化,基于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课程整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本课题的开展既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又是丰富德育内涵的需要,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本课题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能更好的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利于培养莒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正如杭州大学陈桥驿先生所说:“因为一切从乡土出发,以乡土为教材,人人看得见,触得着,所以感染力特别强。”总之,开展基于莒文化的课程整合,通过对本地历史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继往开来,奋发学习,自主发展。展示本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鼓励学生立志成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一)课程整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欧美是课程整合理论的发源地,在课程整合实践的探索中也成果丰硕。如,美国实行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再如德国从本世纪初起,对初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设立“促进课”:主要通过采用“事实教学”,围绕儿童的环境进行学习,其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以及家政、交通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法国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称为“多样化途径”,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科的分隔,使学生在一般概念、各个学科、周围环境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韩国改革了小学1~2年级的课程,将语言、道德和社会科学知识整合为“现实生活”课,将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整合为“探究生活”课,将音乐、体育、美术整合为“快乐生活”课,其目的是使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这些国家的研究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借鉴。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内地也有不少积极探索,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类:一是构建综合课程。如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的综合文科与综合理科,这些课程都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二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主张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三是部分学校课程整合的探索。如,清华附小开展的“1+x课程”体系的建构,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实施,重庆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探索等行动较深,能给我们以启示。当前,融合乡土资源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并不少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将乡土资源融入整个课程体系,融入整个课程改革的并不多见。2.预计突破(1)课程整合资源及利用等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个性化教学资源,如家长资源、本地文化资源(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莒文化特色等);课程整合模式下教师针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在与莒文化相融合时的处理、再加工;课程整合模式下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深度开发。(2)整合的教学实践确立整合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合适的教学应用计划,安排合适的人员系统开展应用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应用模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整合下的特色课型研究。构建稳定而又简约的诸多课型模式,以此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整合:整合来源于英语Integrative,意思是指“综合的,一体化的”。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各要素发挥各自最大的效益。而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从而成为整体的过程。我们将发掘和整理本土文化的精华,使之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样既传承和弘扬了本土文化,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2.课题的理论依据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现代课程理论: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①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资源;②坚强校外课程(theout-of-schoolcurriculum);③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为课程开发、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莒文化以其“包容创造、明礼尚义、崇文重学、自强奋进”的精神内涵,滋养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莒地人,莒鲁会盟、勿忘在莒、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许多“横山母亲”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新时期的“史上最牛救援队”等好人“井喷”出现,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学习与继承的,结合国家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融合莒文化精神内涵,即可成为我校德育培养目标,更能与各主题课程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基于专家已取得的莒文化研究成果,进行课程整合研究,开发一系列独具乐真特色的主题课程,构建乐真课程体系。在乐真课程体系下,构建稳定而又简约的诸多课型模式,以此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和莒文化精神内涵,确定我校课程整合方向及培养目标。2.面向孩子的未来成长,面向孩子朝夕相处的莒文化,建构具有学校乐真特色的课程整合体系,并在整合中逐步打造乐成、乐文、乐究、乐美、乐活五大主题课程。并根据实际进行不断调整和探索。3.开展莒文化与主题课程相融合的教学研究,合理利用莒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主题课程开发的资源包。4.开展学科内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课型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型有效整合的模式,以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带动教学改革。5.探索主题课程评价模式。将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参照标准、评价反馈策略、评价手段进行多元化评价,并据此适当调整课程整合的进度等。(三)课题研究重点难点我们预计,重点难点为如何将专家已取得的莒文化研究成果与学校现在正在开展的课程整合相融合,开发一系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打造不同课型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更富活力的乐真课程体系。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莒文化为基点,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莒文整合课型研究为载体,以全新的乐真课程体系为杠杆,努力实现乐真教育的新发展。(二)课题研究的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1.调查学生对莒文化的了解情况以及当下分科教学下学生学业负担情况。2.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对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情况做摸底调查,了解急需解决的问题。3.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及各类培训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交流学习后的感悟,讨论各块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2)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1.通过《教研之窗》等形式,继续学习相关理论。2.各主题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实施。要求每位教师及时做好实验进程记录、课后小结和阶段性总结。3.组织教师听评课,互相发现问题,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并邀请课程专家进行指导……4.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把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实现课程整合及课型研究。(3)全面总结阶段:(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1.各主题课程研究小组收集、整理优秀案例,并形成主题课程案例集。2.梳理编写班本教材《莒之史话》,完善《走进莒国》
本文标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1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