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三.教育的属性(一)质的规定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二)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等四.教育的起源学说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特点神话起源说宗教朱熹神创论最古老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第一个正式提出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形态(一)古代中国朝代教育事件朝代教育事件夏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西周官学体系政教合一;国学和乡学;六艺教育明八股取士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清1905年废科举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古代西方国家教育事件古印度婆罗门教(《吠陀》)和佛教教育古埃及宫廷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三)古代教育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街道等砖刻象)(四)近代教育特点: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最早在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教育家教育思想蔡元培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主张乡村平民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陈鹤琴倡导活教育,“中国幼教之父”黄炎培职业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毛称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五)现代教育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中,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人物思想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预时孙摩墨子三表法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外铄论)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人分三等:哲学王、军人、劳动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自由教育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预时孙摩:禁于未发谓之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集体)(二)创立阶段人物思想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确立教育学为一门独立科学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独立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直观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洛克(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心理学化主张(三)规范教育学阶段人物思想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教育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教育性教学原则杜威(美国)实用主义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人物思想克里普斯卡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育学》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平行教育原则杨贤江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影响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其反作用生产力内容人才规格结构手段规模速度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政治经济制度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体制性质(两权目容体)造就所需人才推动民主建设形成社会舆论文化价值取向目的内容方法传承选择融合创新人口规模结构质量发展速度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科学技术内容观念质量数量手段方法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科学研究功能促进科研成果开发利用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对社会作用具有能动性(二)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三)具有历史继承性(四)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型二.学校文化(一)概念: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二)分类:1.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2.组织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3.精神文化(核心):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人的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制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名称人物思想理论名称人物思想1.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孟子性善论2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荀子性恶论弗洛伊德性本能洛克白板说格赛尔成熟机制华生环境决定论威尔逊基因复制墨子素丝说霍尔复演说实践主体论高尔顿优生学遗传决定论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作用相关理论及代表人物遗传素质为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物质前提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董仲舒环境外部因素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墨子教育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一.学校教育及其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具有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功能第三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规律教育意义顺序性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陵节而施不拔苗助长阶段性根据年龄特征选择合适教育不平衡性抓关键期(劳伦兹)互补性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学校的培养目标3.学科的课程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联系:教育方针包括:①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②教育目的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区别:教育目的具有较强理想型,教育方针具有较强现实性和不可回避性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选择功能(三)激励功能(四)调控功能(五)评价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观点及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孟子马利坦马斯洛奈勒卢梭萨特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洛克夸美纽斯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孔子凯兴斯泰纳纳托普柏拉图巴格莱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斯宾塞孔德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杜威辩证统一论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马克思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组成部分内容地位德育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核心导向动力统帅思想基础智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知识智力基础体育发展体能锻炼体魄健康基础物质保证美育(席勒)自然美科学美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劳动技术教育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职业精神和技术准备五育关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无轻重主次之分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渊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二)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三大要以:1.面向全体--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全面提高--终极目标3.主动发展--灵魂(四)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全面发展3.促进个性发展4.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正规教育学校学校系统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一)前制度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包括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学校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二)制度化教育即正规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三)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三.影响学制的因素(一)影响学制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2.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人口状况4.儿童年龄特征5.外国学制经验(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幼小衔接2.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日益淡化6.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一)西欧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初中--职业学校。代表:英国、法国、前西德(二)美国单轨制由小学而初中直至升入大学,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三)前苏联学制中间型学制或Y型学制二.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近代学制(壬颁布,癸实施,壬子癸丑男女都有)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张百熙制定,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制定,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修业年限很长。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制定,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制1.新学制内容从层次上看包括:(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小学(3)中等教育--初高中(4)高等教育从类别结构看包括:(1)基础教育--学前至高中(2)职业技术教育(3)高等教育(4)成人教育(5)特殊教育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义务教育3.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育改促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第三节义务教育一.概述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三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义务教育。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确立义务教育制度。第四节终身教育一.概述终身教育概念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二.特点(一)终身性(二)全民性(三)广泛性(四)灵活性和实用性第六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本文标题:教招教资教育学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3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