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诊断和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机制和临床表现滕文静Teyna?多发性骨髓瘤(multipie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故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或浆细胞瘤。概述?病变时异常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髓及骨质,引起骨骼破坏,血液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内出现Bence-Jones蛋白(BJP,凝溶蛋白)和κ型、λ型免疫球蛋白轻链。?在临床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及反复感染。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称为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系指骨髓瘤细胞浸润及其产生的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从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肾脏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以肾小管管型形成导致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因此又称骨髓瘤管型肾病(myelomacastnephropathy,MCN)。?临床表现以溢出性蛋白尿为主,可出现慢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和Fanconi综合征等。发病机制概述:MM的异常蛋白在肾小球沉积的病因仍不清楚。肾病的发病与MM患者游离轻链蛋白的肾毒性、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综合征及肾淀粉样变等有关,其他如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肾实质的浆细胞浸润亦参与MM肾病的发病机制。按病变的部位,大体上可将MM肾病分为肾小管损害和肾小球损害。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和分泌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重链和轻链合成不平衡,产生过多的游离轻链,流经肾小球时易被滤过,当其滤过量超过肾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时,则由尿中排出,称为本-周(Bence-Jones)蛋白尿。相关因素一: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肾毒性作用病理生理:MM有高钙血症者为30%,血钙2.75~3.25mmol/L,少数可大于3.25mmol/L。这与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骨质吸收有密切关系。在病变部位还有成骨细胞(osteoblast)活化受抑制。由于这些因素致使局限性骨质吸收,钙进入血液,出现高钙血症。相关因素二:高钙血症当血钙大于3mmol/L时,就能引起肾损害。高钙血症引起的肾功能和肾组织损害称为高钙血症肾病(hypercalcemicnephropathy),是MM病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病变以髓襻升支及髓质集合管处最为明显,肾小球周围纤维化。临床上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及尿路结石,最后进展为肾功能衰竭。高血钙引起的肾损害主要在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有钙质沉着于线粒体、胞质及小管基膜,钙质沉着逐渐向小管周围的间质发展,形成肾钙沉积病。MM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是轻链蛋白和高钙血症,以何者为主尚未定论。两者均可促使T-H蛋白聚集,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内,形成阻塞性管型。所以在骨髓瘤管型肾病中,两者起协同作。由于MM病人核酸分解代谢增强,常有高尿酸血症,尤其在并发浆细胞型白血病或化学治疗时,血尿酸增高更明显,但发生急性尿酸肾病者不多见。相关因素三:尿酸肾病长期高尿酸血症者,在低氧、低pH状态下肾髓质易使尿酸沉积结晶,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造成肾内阻塞,使肾小管-间质受到损害。MM病人6%~15%并发淀粉样变性,淀粉样纤维(amyloidfibril)是由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的氨基末端片段在酸性环境中降解而成,故称为AL蛋白。这种蛋白的分子量较轻链小,在血清电泳上处于α2与β之间,在肾内主要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及间质,导致肾功能障碍。MM并发肾淀粉样变时,预后凶险,生存期往往不超过1年相关因素四:肾淀粉样变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促使血液内红细胞聚集形成缗钱状,血浆外移而使血液浓缩,致使全血黏滞度增高,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肾血流量显著降低,出现肾功能不全。此外,高度红细胞聚集及高黏滞血症可引起肾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虽然产生高黏滞综合征者不如巨球蛋白血症病人常见,但当IgG或IgM蛋白的分子聚合,且呈高浓度时就可出现高黏滞综合征。这些异常蛋白还可通过免疫反应与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相结合,而致出血倾向。相关因素五:高黏滞血症(hyperviscosemia)?MM病人由于免疫抗菌能力极度减低,因此感染和败血症是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肾脏因轻链蛋白及高血钙所致的广泛管型阻塞肾小管和肾实质钙盐沉积,局部抗病力显著降低,故易继发肾盂肾炎,可使肾功能加速恶化,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另一方面细菌进入血液造成败血症,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相关因素六:肾盂肾炎?MM病人即使肾功能正常,由于轻链蛋白尿、高黏滞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病人如有脱水,则极易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造影剂应慎用,尤其是大剂量造影剂,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暂时降低,血液黏滞度增高,并促进T-H黏蛋白在肾小管内沉淀。造影剂还可增加肾小管分泌尿酸,使小管腔阻塞。MM由造影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7%。相关因素七:脱水和造影剂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肾组织者较少见,即使是晚期病例也不超过30%,此时肾脏体积明显增大。相关因素八:肾组织淋巴样浆细胞浸润临床表现?肾外表现?肾脏表现?临床上除出现贫血症状之外,尚有出血倾向。以鼻出血及齿龈出血为常见,也可有皮肤紫癜。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M蛋白包裹血小板表面,M蛋白通过免疫作用与凝血因子Ⅰ、Ⅱ、Ⅴ、Ⅶ及Ⅷ相结合,使其丧失凝血活性等因素所致。?部分病人由于血浆M蛋白大量增多,尤其是IgA易聚合成多聚体,产生高黏滞血症,致使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组织淤血、缺氧。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可致意识障碍及心力衰竭等。少数病人伴有冷球蛋白血症,可出现雷诺(Raynaud)现象及指端干性坏死。肾外表现:(一)血液系统肾外表现(二)骨骼系统?骨痛为MM早期的主要症状之一,并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疼痛部位以骶部及胸部为多见,偶可发生自发性骨折。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或神经根损伤。浆细胞侵犯骨骼也可引起大小不一的肿块,常见于肋骨、锁骨、胸骨及颅骨,在胸、肋及锁骨连接处形成串珠状结节。少数病例仅损害单个骨骼,称为孤立性骨髓瘤。?骨骼破坏主要是异常浆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引起溶骨性破坏,并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质疏松和局灶性骨破坏。血清钙浓度增高,而碱性磷酸酶一般正常。?骨骼改变的X线特点有:①典型溶骨性病变为凿孔样、虫蚀状或小囊状破坏性病灶,常见于盆骨、肋骨、颅骨及胸腰椎等处。②骨质疏松以脊柱及骨盆为多见。③病理性骨折常发生在肋骨、脊柱及胸骨等处。X线常规摄片阴性者,CT、ECT等往往可以发现病变。肾外表现(三)?其他:浆细胞骨髓外浸润,可致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也可浸润其他软组织。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粒细胞减少,极易继发感染。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Perri及Iggo等认为,继发性感染是M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尤其在初次化疗开始2~3个月内感染率约增加4倍。肾脏表现?单纯蛋白尿型:蛋白尿是骨髓瘤肾病早期的表现。部分病人仅表现为蛋白尿,数年后才出现骨髓瘤的其他症状或肾功能不全,故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或隐匿型肾炎。肾脏表现?肾病综合征型:此种临床类型较少见。如出现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多数伴有肾淀粉样变、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病或轻链诱发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应引起注意的是,病人尿中排出大量单克隆轻链蛋白,超过3.5g/d,营养较差使血清白蛋白减低,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但这些病人的尿液采用尿蛋白试纸浸渍(dipstick)试验往往阴性,而用醋酸加热法或考马斯亮蓝法尿蛋白定性3+~4+,尿蛋白电泳上白蛋白较少而球蛋白显著增多。肾脏表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型:MM病人的肾损害以肾小管最早和最常见。轻链蛋白管型阻塞远端肾小管引起的肾损害,称为骨髓瘤管型肾病(Myelomacastnephropathy)。轻链蛋白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分解引起毒性损害者,又称轻链肾病(lightchainnephropathy),尿中的轻链蛋白主要是κ型。在MM的病程中,继发的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及淀粉样变均可导致肾小管功能不全。临床上常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可在骨髓瘤症状出现之前数年发生,其临床特点为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50kD分子量以下的蛋白尿,同时伴有肾小管酸中毒和抗利尿激素对抗性多尿。此外,尚可发生肾性佝偻病、骨质疏松及低血钾。也有单独以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形式出现。肾脏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MM病程中约有半数病人突然发生急性肾衰,其发病机制是综合性的,多非单一因素所致。慢性肾小管损害是其基础,轻链蛋白起重要作用。但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半数为可逆性。主要的诱发因素为: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及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或利尿等。②原有高尿酸血症,化疗后血尿酸急排增高,导致急性尿酸肾病。③严重感染。④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解热镇痛剂和造影剂等。肾脏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骨髓瘤肾病的后期病人都会出现慢性肾衰。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肾实质、轻链蛋白导致的肾小管及肾小球损害、肾淀粉样变、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及高黏滞血症等长期对肾组织的损害,最终均可导致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衰竭。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败血症、泌尿系感染、发肾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性酸中毒、也可并病理性骨折,本病肾功能损害病人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时可形成尿酸结石。相关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1)周围血象:贫血程度轻重不一,晚期常见严重贫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增多或减少。血小板计数大多减低。血片中红细胞可形成钱串状,出现于血浆球蛋白很高的患者,约20%患者可出现少数骨髓瘤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很高。相关实验室检查?(2)异常球蛋白测定:①约95%患者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和M蛋白,血清总蛋白质超过正常,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正常或减少,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应用免疫电泳,按M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各型:IgG型占50%~60%;IgA型占20%~25%;凝溶蛋白或轻链型占20%;IgD型占1.5%,常伴有λ轻链;IgE型和IgM型则甚为罕见,分别仅占0.5%和小于0.1%。此外,尚有1%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不能分离出M蛋白,称“非分泌型”骨髓瘤。少数患者血清中尚存在冷球蛋白,后者在4℃低温自行沉淀,但在37℃重新溶解。②本-周蛋白:本-周蛋白是多余轻链所构成,分子量小,可通过肾小球膜而从尿中排出,50%~80%的骨髓瘤患者可阳性。在本病初期,本-周蛋白常间隙出现,晚期才经常出现。故本-周蛋白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应反复查尿,最好查24h尿或将尿浓缩300倍,方可提高本-周蛋白检测阳性率。相关实验室检查?(3)其他:由于骨质广泛破坏可出现高钙血症。血磷主要由肾脏排出,故肾功能正常时血磷正常,但晚期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磷可显著升高。由于骨髓瘤主要是骨质破坏,而无新骨形成,血清碱性磷酸酶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此与骨转移癌有显著区别。由于瘤细胞的分解,糖蛋白破坏,可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引起尿酸结石。相关实验室检查?2.肾功能异常:BUN10.71mmol/L(30mg/dl),血清Cr>176.8μmol/L(2mg/dl)。相关实验室检查?3.尿液检查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见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50kD分子量以下的蛋白尿。病人尿中排出大量单克隆轻链蛋白,超过3.5g/d,营养较差使血清白蛋白减低,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者。尿液采用尿蛋白试纸浸渍(dipstick)试验往往阴性,而用醋酸加热法或考马斯亮蓝法尿蛋白定性3+~4+,尿蛋白电泳上白蛋白较少而球蛋白显著增多。相关实验室检查?4.骨髓检查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在疾病初期,骨髓病变可呈局灶性、结节性分布,一次检查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骨髓有核细胞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当浆细胞在10%以上,伴有形态异常,应考虑骨髓瘤的可能。相关实验室检查?5.X线检查常见下列征象:(1)弥漫性骨质疏松。(2)溶骨破坏。(3)病理性骨折。诊断: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运动障碍、贫血、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而血压不高、反复感染、出血以
本文标题: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诊断和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4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