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丽霞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程序,大体经历以下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课题;第二个环节是申报课题,学校或教师要将自己待研究的课题以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立项;第四个环节是课题实施,根据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第五个环节是课题结题,按照研究方案确定的结题时间,组织一批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其中,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研究方案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二、为什么要制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方案具有以下5条价值:1.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诀窍,是研究的隐型知识,因此,研究方案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只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2.研究方案能清晰地描述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此类课题研究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论证自己研究的起点和新意。3.研究方案能使研究者整体把握研究的全过程,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研究方案能规划研究的成果,并根据预期的成果来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5.研究方案为研究结果的总结做好了准备。从我们所接触到的课题研究方案来看,教师们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最经常出现的是研究方案的结构和内容问题,从而导致研究方案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很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研究方案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案缺少必要的组成部分,残缺不齐;研究方案的内容问题主要是指即使研究方案结构完整,但是研究方案的各部分撰写不符合要求。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可以有效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避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师的摸索之苦,引领教师尽快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因此,如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是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设计好研究方案,而明确研究方案的构成要素则是设计好研究方案的前提。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8个方面:(一)问题提出(二)研究假设(三)研究目标(四)研究内容(五)研究方法(六)研究过程(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四、设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提出1.问题提出的任务“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回答清楚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个课题来研究。因此,问题提出的基本任务: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明确地指出当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要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入手,不能空穴来风,凭空捏造的。(2)交代研究现状,即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其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论证自己研究的起点和新意。这是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课题的研究背景。通过了解研究现状,可以避免教师在此方面进行重复性,低水平的研究。如果“问题提出”部分能够表述深刻、有针对性,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课题研究本身得以立项的重要原因之一。2.问题提出的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创新之处,从而突出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3.问题提出的误区当前在“问题提出”部分的误区:(1)在问题提出部分,没有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问题提出部分,没有研究现状的阐述,只有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3)将“问题提出”笼统地简化为“三个需要”,缺乏个性。如一些学校的课题实施方案中,在“问题提出”中,直接阐述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一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这样写很有逻辑与条理,从教育形势的发展,到学校的持续发展,最终落实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上。粗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加以审视,就觉得这样笼统地从“教育形势发展”“学校持续发展”“学生自身发展”行文,是欠妥当的。因为任何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似乎都可以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自然是笼统模糊、缺乏个性的,自然也就难以激发研究的兴趣,当然,也很难吸引课题评审专家的“眼球”,要想获得比较高级别的研究项目立项就比较困难了。(二)研究假设——课题研究的灵魂★需要说明的地方在一些课题实施方案中,第二部常常被设计为“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研究假设”而不用“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是因为使用“研究假设”不仅能完成“课题界定”、“理论依据”的任务,而且“研究假设”将理论依据和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不至于出现“理论依据”与课题研究离题万里的问题。在一些课题方案中,只要是研究学生发展的课题,其理论依据必然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或者多元智力理论等;只要是研究课堂教学的课题,其理论依据必然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因而,出现了课题研究追求流行理论的支撑,理论依据与课题研究脱节的问题,理论依据也就不能对课题研究起到支撑作用。课题研究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但是寻找理论支撑,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出相关理论,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对所引用的理论与课题研究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课题研究中为理论依据寻求生长点,使理论依据与课题研究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相互脱节,成“两张皮”。1.什么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课题研究者根据教育科学理论和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要研究的课题的成果提出初步的设想和预见。注意研究假设与课题设计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包括关于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表述;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如“游戏对4一5岁幼儿自控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幼儿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活动具有情绪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又具有规则性,幼儿在喜爱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不断将规则内化,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4一5岁又是幼儿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可以提出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控力发展的设想。可见,研究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2.研究假设的主要特点(1)科学性,即研究假设以经验事实和有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假设是对未知问题的推断性解释,然而这种解释不是随意的,更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它是在经验事实和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所探求的教育规律所作的推测。经验事实是形成研究假设的关键,没有事实,就没有假设。即使是从理论研究中形成假设也要取得事实的支持。但是仅有事实,没有理论也难以形成假设。(2)推断性,即研究假设虽然有事实和理论依据,但这种依据是有限的,根据这些有限的事实和理论所作的推断并不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必然性,它仍是待验证的理论。(3)可验证性,即研究假设对未知的推断应是可以验证的,不能验证的研究假设是没有意义的。3.研究假设的作用(1)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此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如案例,“初中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促进研究: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课题的研究假设为:改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能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该课题通过假设把研究内容具体化表现为;将该课题研究的“多元思维能力”定义为“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三方面。(2)使研究者能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集的数据选择相应的方法。如案例,“初中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促进研究: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该课题通过研究假设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具体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在研究中收集初中生多元思维能力发展的数据时,只关注实验对象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数据。(3)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案例:“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个课题可以提出三种假设:a.接受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二的学习成绩;b.接受法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c.接受两种教法的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差异。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我们都可以从课题研究中得出研究结果,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4.如何提出研究假设(1)提出研究假设的程序一项课题的研究假设是在研究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研究的基本观点为全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一步:先提出支撑研究假设的基本观点(寻找理论支撑)研究者在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前,需简要阐明其研究假设的前提,即其依据一定科学知识和事实所形成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的基本观点是课题研究方案的理论前提,它既可以是研究者认可的理论观点,也可以是已被大家认可的经验或一般事实。研究者在表述自己的基本观点时,要注意简单明了,尤其是在引用已有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本观点时,只需将其中与研究有关的观点简要地表述出来。第二步:厘清研究假设中的主要变量(表述研究假设)依据一定的基本观点提出的假设是对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的一种假定性描述,这种假定性的说明事实上是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的说明。因此,形成研究假设的过程实质上是确定主要变量及其关系的过程。①确定主要变量变量是与常量相对的概念,常量是一个不变的值,如人名、校名和具体的时间等。变量则是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或操纵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变量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值。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a.自变量。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在课题研究中,自变量经常是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等。b.因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变量,是一种结果变量。在课题研究中,因变量常常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品德及其他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等。c.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如案例:“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个假设研究中,两种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无关变量包括:①教师对研究工作的态度差异;②教师研究能力的差异;③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等。②确定变量的观测指标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变量,为了避免对变量理解的分歧和保证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可比性,应给主要研究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明确变量的内涵与外延,确定变量的观测指标。抽象定义是对研究变量共同本质的概括,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明确说明,将其与其他变量区别开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学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教委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和职责要求等。因此,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在研究之前一定要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准确的了解。明确变量的抽象定义是设计好其操作定义的重要基础。但抽象定义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具体测定或操作问题,为此,研究者还必须将其转化为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从本质上讲,变量的操作定义就是关于用什么方法测量以及如何测量变量的描述,其最大特征是可观测性。做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如,将学习成就转化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将智力水平转化为韦氏智力测验分数,就是做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彭波.设计研究假设应遵循的原则如,创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6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