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施工计划拟定目标1、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确保我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目标的兑现,整项工程的竣工验收必须符合招标文件的质量合格标准。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完全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目标,工程质量达到现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并将此作为整项工程的质量总控制目标。2、工程施工工期目标工期目标:满足甲方进度要求。工期计划:按照合同要求进行。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无重大安全事故、轻伤率控制在6‰以内,在施工期间采取各项措施防止扰民,确保整项工程的施工符合建设单位及行业规范对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要求。4、环保目标确保本工程的全部材料均采用绿色环保产品,严格按照公司的环境保护体系运行,使本项目最终成为用户满意的绿色环保工程。5、工程保修服务目标继续保持我司一贯提供的各种良好服务,确保保修期内无用户对保修服务不满意的投诉,坚持质量回访,保证优质服务,以达到用户的完全满意为最终的服务目标。(二)完善的质量体系1、教育培训,统一认识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2、组织落实,拟定计划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3、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1)与总方针相协调;2)应包含质量目标;3)结合组织的特点;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4、现状调查和分析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5、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用于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较重大的改进项目。组织应对以下5项活动进行策划和管理,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a评审质量方针:组织可通过更新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气氛与环境。b评审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c对现有过程的状况(包括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分析,确定改进的方案,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d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e组织管理评审。(三)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1质量体系是衡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重要依据之一,针对本工程项目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还在于:以预防为主,将质量管理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因素转移,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合格品(不合格物资、不合格过程)的出现,从而减少损耗,降低产品成本。2强调过程管理,控制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发生;即使产生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使工程项目质量稳定提高。3结合工程特点对技术规范未涉及的部分进行补充,同时将质量职能分解给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单纯由质量部门承担的作法是不可取的。4满足建设单位对质量的需求及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信任程度提供保障。2、本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1)质量方针:全心全意,保质保时2)质量目标:现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3)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的使用功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按《智能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39-2003)的合格标准有关要求,达到: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观感得分率90分以上;客户满意率达到100%;客户投诉有效处理率达到100%;质量保证资料齐全。(2)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完全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合格。1)质量保证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建筑产品质量水平是由企业的技术实力、生产水平、项目管理水平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要素构成,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也是由技术保证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构成。因此对本工程项目也确立了以培训、服务拉动项目质量管理的策略,根据部门管理重点,坚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以求实创新的思想,全力围绕总部服务控制的职能和ISO9001程序文件要求,为工程施工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以提升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为了有效开展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有效运用我企业已实施的质量管理制度对该项目实行质量监控,我们将本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着重放在在管理策划、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组成的一系列流程,使部门对项目的服务控制能够实效、系统,做到“急项目之所急,想项目之所想”
本文标题:施工组织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6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