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世广2011-3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也叫中风,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卒”是猝然之意,即急速、突然;“中”为打击之意。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延长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脑出血CT表现脑梗塞CT表现二.为什么要预防脑卒中?脑卒中有极大的危害性:“三高一低”——发病率高(每年120/10万)、病死率高(出血性卒中高达30%以上,再次患病则可能翻倍)、致残率高(高达70%以上,再次患病则残疾加重),生活质量降低。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对患者本人、家庭、单位、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预防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脑卒中,但起码可以减少其“三高”,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一低”;可以推迟其发病年龄或减轻其病情、残疾程度。一句话,预防总比不预防好!想预防脑卒中,首先得清楚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弄清了脑卒中的病因,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病因的危险因素,看看这些危险因素是否可以预防(干预),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着手对脑卒中进行预防。三.脑卒中的预防(三级预防的概念)张仲景(150~219)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脑卒中的复发将导致功能障碍加重,增加死亡率。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预防卒中复发的各种措施即是二级预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和残废率、残废程度。三级预防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减少并发症,主要针对已经发病的个体,防止病情复发及残情加重,主要措施有坚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记忆力、心理)等,可以明显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减轻卒中带来的有害影响,提高患者对长期残疾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完整地回归社会。(一)脑卒中的病因1.血管因素2.血流动力因素3.血液成份因素1.血管因素: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炎、动脉栓塞(主要来自心脏)。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可以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药物过敏或中毒,以及外伤等也可造成血管损害。2.血流动力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及低血压。高血压会造成细小动脉硬化以及玻璃样变,易破裂出血。高血压也会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突然剧烈下降(如在心跳骤停或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脑缺血或脑梗死。3.血液成份因素:主要为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或缺乏等情况。还有就是血液流变学异常,如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及糖尿病等因素。(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2.可干预的因素1.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等。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男性的发病率普遍比女性为高,约为1.1~1.5:1。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的差异也是存在的。2.可干预的因素(预防脑卒中的着眼点)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①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在中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国家人群的1.5倍。②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对缺血性脑卒中而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冠心病亦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约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50%。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与年龄增高呈平行关系。年龄50~59岁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5%,年龄80~89岁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23.5%。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脉瘤)等也对血栓栓塞性脑卒中增加一定的危险。③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两倍。国内研究发现,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比控制组增加3.6倍。④吸烟吸烟能导致血管硬化、弹性减低、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多种病理生理变化。有分析发现,吸烟是一个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和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无关,其危险度随吸烟量增加而增加。吸烟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约为2.5~5.6之间。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⑤酗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缺血性卒中仍有争议,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样老年人中大量饮酒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少量喝酒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不喝酒者,但每天饮酒多于酒精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⑥血脂异常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应用他汀类降脂药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减少19%~31%。另外,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如<140mg/dl),则有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的颈动脉狭窄大于50%。从无症状性颈部杂音追踪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狭窄大于75%、进展性颈动脉狭窄、心脏病、男性等情况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⑧肥胖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9倍。相对于低体重指数的男性而言,高体重指数者卒中相对危险度为1.29(0.73~4.37)。但以腰/臀围比进行比较时其相对危险度为2.33(1.25~4.37)。女性随着体重指数(BMI,kg/m2)的增加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也随之增加。BMI在27~28.9时相对危险度为1.75,在29~31.9时为1.90,在32以上时为2.37。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以体重指数25.0~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由于亚洲人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西方人,建议在亚洲人群中以BMI23.0~24.9为超重,≥25为肥胖。⑨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卒中发病有关,高半胱氨酸血症的血浆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代谢综合征”是一种近期认识并引起重视的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异常)以及栓塞和炎性反应状态,亦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聚集了多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吸烟的(>35岁)女性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或以前有血栓病事件者,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喝水过少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毒物排泄障碍。部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时辰规律可能与此有关。运动过少会降低心血管的贮备能力,使体重增加,对心、脑血管病都有促进作用。熬夜,脾气暴躁,精神紧张、压抑等易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可影响心血管疾病,更可直接触发脑卒中。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本文标题:预防脑卒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8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