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简妙作文第十三讲-学会想象与联想
第十三讲学会想象与联想一、让联想帮助你(多用比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一件事的发生,使你一下子想到了与这件事相关的另一件事?比如:暑假中,碰到了一位要好的同学,使你马上想到了另外几位要好的同学?……再如:一位伙伴像你借书,使你马上想到他上次借的书都还没有还,于是不想借给他……这就是联想。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甲和乙必须是相关的。甲是眼前的事物,乙是不在眼前的事物。作文中为什么要用联想?因为联想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观点更加突出。当你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时,请让联想来帮助你。许多文章都是靠联想写出来的。1.靠联想写出作文下面举两个靠联想写出作文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有位同学叫邵玲,是我的邻居。有一回,老师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自由作文。她问我:“您说写些啥呢?我实在想不出半点可写的东西。”我说:“你每天都听到、看到那么多事,怎么会没东西可写呢?”她说:“好像没听到、没看到什么可写的事。”我说:“你的外婆好多年没来了,这次来了,有没有感到你家的变化呢?”她说:“她不知道那墙上贴的是什么,我说叫‘马赛克’。她说:‘马克思?那不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吗?’”我说:“瞧,这不是很好的素材吗?你再联想一下,外婆还闹过什么笑话没有?”“有啊有啊,她闹过好多笑话呢!”接着,她给我讲了外婆闹的另外几个笑话。我说:“由一个笑话,想到另外几个笑话,这就叫联想。把联想到的几个笑话连起来,就成了一篇作文。”她很快就用“联想法”写出了下面这篇作文。【简妙例文1】□北京简妙作文培训班邵玲外婆出洋相的故事(扣题)这次外婆到我家来,出尽了洋相。外婆已有好多年没到我家来过了,爸爸妈妈左一封信,右一封信,才把她催来。我和妈妈去车站接到了外婆。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外婆一会儿望望这座新房漂亮的阳台,一会儿摸摸那座新楼光洁的墙面,那神态就像我第一次进动物园那样新奇。“完全变了,”外婆颠着一双粽(zòng)子似的小脚,一颠一颠地说,“一点儿也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忽然,外婆停住脚,指着一排新楼说:“咋的?连墙都用这么漂亮的彩色玻璃砖砌的?这多贵呀!”“这是贴的一层马赛克!”我笑着告诉外婆。“马克思?那不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吗?”外婆若有所思,“连玻璃砖也改名字了。”我笑弯了腰:“外婆,这叫马——赛——克!”到了家,外婆刚要进门,脚却悬在那儿迟疑不动了。“这么干净的地,就这么不睬脏了?”我把外婆扶进来,说:“进来吧,没那么容易脏!”外婆坐在沙发上歇息,总觉得不自在似的,手摸在了爸爸丢在沙发上的手机上。突然,手机震动起来,外婆吓得猛地站了起来,丢开手机,惊叫:“快来呀,这是个啥呀,它开始抖动了!”“这是手机,来电话了!”“唉呀妈呀,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定时炸弹,被我摸着开关了呢!”惊魂未定,外婆想方便。我把她引进卫生间,随手关上了门。“阿玲,粪桶在哪儿?”外婆在里面嚷起来。我推门进去,指着抽水马桶:“这不是马桶吗?”“这么漂亮的东西当粪桶使?”外婆疑惑得瞪大了眼睛。我点点头,退了出来。一会儿,外婆又嘟囔着跑了出来:“你还是带我到外面蹲茅坑吧,我不会使那样玩艺。”“哎呀——外婆,外婆还哪有什么茅坑呀,现在家家户户都用这个呢!”看着外婆傻愣愣的样子,我又忍不住大笑起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外婆闹足了笑话,出尽了洋相。(“照应开头的外婆”)(照应开头的“出尽了洋相”)(结尾写出来所感,表明了观点)(《简妙作文》上册188页图)本文就是因一个笑话,联想到一连串笑话而成文的。但写外婆出一连串洋相,并不是取笑老人,而是造成强烈反差,反映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一构思是独具匠心的。语言幽默,充满了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家乡巨变的欢愉之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靠联想,就能写出作文来!第二个例子——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刘晨同学早早地来找我,说是想写一篇作文,但不知道写什么,让我帮他提示提示。我问他吃早餐了没有,他说还没有,我便给他倒了满满一杯牛奶。他接过牛奶,迟疑着不肯喝。我说:“喝吧!喝完咱们再谈作文的事。”他说:“老师,看到这杯牛奶,我就想起了罗苹给我到底那杯牛奶。”说着,他给我讲述了罗苹给他倒的那杯牛奶的故事。我兴奋地说:由“这杯牛奶”想到了“那杯牛奶”,这就是联想。会联想,就有写不完的作文。把刚才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刘晨说:“作文原来这么简单呀!”他高兴地回家去了。未到中午,他就送来了写好的《一杯牛奶》。【简妙例文2】□福建三明市三元区东霞学校刘晨供稿□指导老师:庄孝谦□推荐老师:秦文一杯牛奶(扣题)今天早晨到李老师家去,李老师为我倒了满满一杯牛奶。看着这杯牛奶,我想起了另外一杯牛奶。那是上学期的一次课间加餐。值日生罗苹拎着奶壶走进教室,喊道:“牛奶来啦!”同学们一听,“刷”的一下,全回到了位子上,拿出了杯子。我坐在最后一个位子上,心里嘀咕着:“昨天的牛奶,分到我这儿就没了。今天该罗苹分奶,可别再……”罗苹是我眼中不屑一顾的学习“差等生”,她能把奶分匀吗?每人喝3两奶,倒在被子中只有半杯,全靠倒奶人掌握,要分匀,也是不容易的。罗苹开始分奶了。她顺着桌子一杯一杯的倒。分到奶的同学慢慢地喝着,细细地品尝着。有的同学啧啧称赞:“今天的奶真甜呀!太好喝了……”“来,咱俩干一杯!”教室里的欢笑声、碰杯声连成一片,同学们甭提有多快活了。我焦急地等待着,数着前面还有几只空杯子,8,7,6,……“嗳,快看,罗苹该给自己倒奶了,她要是给自己多倒点儿,那咱俩的可就不够了!”我提心吊胆地告诉前面的李超。李超听了连忙站起来,我也站起来,用眼睛盯着罗苹的杯子。之见罗苹走到自己桌边,稍稍犹豫了一下,边离开了自己的位子,给下一个同学倒奶了。牛奶“咕嘟咕嘟”地倒在同学的杯子里,溅起了洁白的奶花。不一会儿,罗苹来到我的桌前,一边笑着对我说:“你昨天没喝着,今天让你多喝点儿!”一边把壶嘴儿对着我的杯子倒了起来。杯里的牛奶越升越高,奶壶也越翘越高,最后壶嘴朝下,壶立了起来。她给我倒了满满一杯!我满意地深吸了一口气,心想:“昨天没喝着,今天和双份,应该的。”我刚要喝,一个念头在脑子里闪过:“罗苹自己的奶还没倒呢!”我朝她的座位望去,只见她把奶壶里仅有的几滴倒在杯子里。“罗苹,奶又不够了吗?”“怎么不早说,让我倒给你点儿。”周围的同学关切地说。“没关系,少喝点儿奶,算不了什么!”罗苹爽朗地说。看到这一幕,我的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再也喝不下去了。我坐不住了,端起牛奶,向罗苹走去……(照应开头的“牛奶”)(结尾写出了所感(感受))本文立意深刻:一个在我眼中的学习“差等生”,却有着令人敬佩的高尚品质。开头扣题,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所感(感受),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会了联想,就有写不完的作文,你相信了吗?看着眼前是事物,马上联想到有关的事物,写出来,说不定就是一篇好作文呢!2.作文中的联想以上讲的是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可以写出一篇作文。一篇作文,要想写得生动、形象、具体,也常常需要用联想。联想的方法有很多,下面选介9种。○1相似联想——指因甲与乙相似而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常用“像”、“好像”、“仿佛”、“如”、“如同”、“宛如”、“好比”、“似”一类词来连接。例如,一位同学写“雨”:“雨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将落在地面上。”又如,六年级上册课文《月光曲》中:“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是由月光的皎洁,联想到银纱的洁白清幽。再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长城》中:“远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就是由长城的形状,联想到蜿蜒盘旋的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雄伟曲折,并赋予了长城动态的形象。○2相关联想—指甲和乙有密切的关系,看到了甲就自然想到了乙。这种方法也很常用。例如,课文《长城》中:“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再如,六年级上册课文《林海》中:“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chuán)柱都要用这里的木材。”○3相同联想——指甲和乙在某方面相同,因而容易产生联想。例如,原第九册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作者由眼前的十里长街上送周总理的灵车,想到过去周总理在这条街上检阅人民群众和迎送国际友人的场面。再如,六年级下册课文《凡卡》中:“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描写了凡卡由眼前联想到过去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快乐情景。○4对比联想——因甲与乙相反,看见甲就联想到乙。如,由成功的喜悦而想到失败的烦恼;由寒冷而想到温暖;由战斗英雄而想到凶恶的敌人等等。又如,四年级下册课文《太阳》中:在“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一句实写之后,联想到“如果没有太阳”时的情景:“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样进行对比联想,形成极大的反差,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重要。○5比拟联想——往往以比拟的形式出现,或拟人,或拟物。例如,原第十册课文《小音乐家扬科》中:“小虫为他演奏”、“麻雀为他歌唱”,这里把小虫和麻雀当人来写,写出了扬科热爱大自然的一切声响,表现出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再如:“白桦树哗哗地响……不住地号叫”,这里把白桦树当人写,“号叫”之声凄惨、悲壮,“哗哗”之声更是渲染了扬科惨死的悲剧气氛。○6象征联想——由一件事物的特征想到它的象征意义。如由“蜡烛”想到奉献精神;由“镜子”想到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由“柳树”插到哪里都生长的特征,想到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扎根。又如,原第十册课文《白杨》中:“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儿,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就是由白杨树的特征,联想到“希望我们扎根边疆,献身边疆”这一象征意义的。○7由“声”联想——由万物发出的声音而产生联想。比如,从雄壮的国歌声中,联想到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为解放祖国浴血奋战;由“叮咚”的泉水,联想到优美的乐曲;由优美的乐曲,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妙景象。○8由“色”联想——由事物的颜色而产生的联想。例如,由树的绿色,联想到生命力的旺盛,联想到某事物的繁荣昌盛;有绿色的森林,联想到绿色的海洋。又如,原课文《喇叭花》中:“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留露出作者喜爱喇叭花的强烈感情。○9由“味”联想——由事物的气味引发联想。例如,“荷叶的香味并不浓郁,但凑上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仿佛喝了一杯淡淡的绿茶,既不涩口,又使人神清气爽。”又如,由黄连的苦,联想到人生的苦;由蜜糖淡淡甜,联想到生活的甜。再如,中学课文《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荷花的香味,联想到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同学们在作文时,可能常遇到这样的烦恼:对一个事物,往往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怎么办呢?绝招就是:用联想的方法,用比喻的方法。比喻都是由联想产生的,没有联想,就没有比喻。在联想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联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是联想的基础。○2联想必须具有两件以上的事物。联想的连接词一般有:像、好像、仿佛、如、如同、宛如、好比、似、好似等等。○3联想必须紧扣观点。与观点无关的东西不必去联想。○4联想要合情合理。甲和乙必须有联系,只有抓住这种联系,联想才在情理之中。总之,学会了联想,就会有写不完的作文。在作文中展开联想的翅膀,就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形象、绚丽多姿。二、发挥你的想象力(多用拟人、假设)想象和联想不是一回事。联想——是由甲想到乙。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就是虚构、创造,把无想成有。可记为“无中生有”。有一回,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想象。假如我像您那样会想象就好了。”我说:“谁说你不会想象?你刚才的一句话就
本文标题:简妙作文第十三讲-学会想象与联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9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