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生产者剩余增加,+(a+b+c)消费者剩余减少,-(a+b)政府补贴额为,-(b+c+d+e+f+g)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B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在没有资本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当发生资本流动时,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总之,资本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4.用图示说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利益及其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aA,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流出)B国为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bB,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流入)在没有劳动力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其中:劳动报酬为OaCGA,资本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其中:劳动报酬为ObHMB,资本报酬为HJM当发生劳动力流动时,A国劳动力流出,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上升,由Oa上升至OaN;而B国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下降,由ObH下降至ObT。两国工资水平达到同一水平线NT。A国劳动报酬增加(CNRG),而资本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劳动报酬减少(THMR),而资本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总之,劳动力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且不同的国家也不一样。5.用图示表示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变化A国在经济增长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大于消费,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有出口)。在经济增长偏向X后(即X部门的增幅大于Y部门的增幅),X部门的相对供给能力提高,最终X部门成为优势部门。6.用图示表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设有A、B、C三国,三国的生产成本分别为PA、PB、PC,A国对来自B、C两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同的税收t。显然,由于征税后B国产品价格高于A国成本而C国产品价格低于A国成本,所以A国只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Q1Q2,政府还获得关税c+e。当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对来自B国的产品不征税,而对来自C国的产品继续征税,由于PC+t大于PB,故A国只从B国进口。其福利效应为:生产者剩余减少a;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政府税收减少c+e。净福利效应为:(a+b+c+d)-a-(c+e)=(b+d)-e。由于b+d不一定大于e,所以,从静态角度看,结成关税同盟对A国的福利影响是不定的。7.用图示表示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假定劳动总量为,资本为特定要素,则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Wx=Px·MPLX;Wy=Py·MPLY进一步假设该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由于X商品的出口,必然导致Px上升(此处仍假设Py不变),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同时,Wx也会因X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幅度要小些。而Y部门则因劳动力的流出导致MPLY上升,最终两部门工资再次达到均衡。8.用图示表示“悲惨增长”如上图,经济增长前,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该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X产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当经济增长偏向X部门,该国继续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由于X产品的相对价格大大降低,该国的消费点降到C*点,低于原来的C点。即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9.利用提供曲线推导国际贸易均衡的条件设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当国际相对价格线为P1时,A国的出口量为X1,进口量为Y1;当相对价格线为P2时(相对价格提高了),A国愿意出口较多的X产品,同时可进口更多的Y产品。通过相对价格线的变化,可求出A国的提供曲线。同理,亦可推导出B国的提供曲线。当两国的提供曲线相交时,世界均衡价格即可确定。10.用图示表示封闭条件下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及贸易利益图(a)表示A国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等于消费,均衡点为E,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1,国内相对价格为P图(b)表示A国开放条件下的均衡,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2,国际相对价格为Pw(Pw>P,X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Y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生产者生产更多的X产品,消费者消费更多的Y产品,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图(c)为图(a)和图(b)的结合,可以看出,社会无差异曲线U2位于U1的上方,即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的社会福利。11.用图示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的过剩供给曲线AA’为生产可能性边界。EA为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生产=消费)在开放条件下,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1)当世界相对价格等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A’上的任意一点。通过进出口,其生产可以不等于消费。(2)当世界相对价格(P1)小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Y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的X产品,通过出口Y产品及进口X产品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3)当世界相对价格(P1)大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X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的Y产品。通过出口X产品及进口Y产品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过剩供给曲线也相应存在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消费均衡点不变。X产品的最大进口量为-XA(图(b)中的-XA点),最大出口量为最大产出量减去消费量(图(b)中的axLA-XA点)。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消费均衡也相应改变,消费更多的相对价格较低的X产品(由进口加以解决,且进口量超过封闭条件下的消费量),减少相对价格较高的Y产品消费,故过剩供给曲线为图(b)左侧部分。且P1越小,X产品的进口量将越高,即为过剩供给曲线的左下侧(但不得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大供应量)。在第三种情况下,情形与第二种情况相反(但最大出口量不能超过其最大产出量,即axLA)。12.用图示表示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如上左图:EA、EB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点,显然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则由于资源的不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不会相同。A国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位于B国X产品等产量曲线之上,说明A国X产品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同理,B国Y产品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见上右图)。当A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则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同理,当B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时,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总之,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13.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以小国为例)如上图,TT’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征收关税前,世界相对价格为Pw,该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别为Q和C。(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征收关税之后,Y产品在国内相对价格提高,即X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Pt的斜率小于Pw)。在新的相对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生产更多的Y产品,生产点移至Qt。消费者面对的相对价格应为Pt,由于贸易条件不变,新的消费点还应通过Qt与Pw相平行(即新贸易三角形与原贸易三角形相似)。从图上也可看出,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低于原来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即征税降低了社会福利。14.已知甲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请分析两国的实际利率差异,如果两国进行贸易,情况如何?现在商品与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通常是用利率来表示的,如1单位的现在商品值1.2单位的将来商品,那么边际利率便是20%。也就是说,实际利率等于以明年商品表示的今年商品的价格减1。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甲国,Px/Py的相对价格等于过A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在乙国则为过B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甲国的相对价格高于乙国,即在甲国1个现在商品值较多的将来商品,所以甲国的实际利率要比乙国高。当两国进行贸易,甲国在生产现在商品上处于劣势,即甲国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国则出口现在商品,进口将来商品。也即甲国引进资金。15.用图形表示并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右移,结果在新的均衡点,国民收入因总需求上升而增加,利率下降又促使资本外流,支出增加,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赤字(均衡E’处于BP曲线右方)。中央银行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而不得不进行干预,货币供给收缩,即LM曲线往回移动,国际收支恢复平衡。(货币政策无效)一、重商主义内容1、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是对立冲突的,国家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就必须积累财富。2、财富是由货币构成的,即由黄金和白银构成。经济实力的大小是由黄金和白银决定。3、积累黄金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的,是通过贸易完成的。早晚期观点不同。早期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称为“贸易差额论”。4、大力发展制造业二、绝对优势理论内容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三、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的贸易。一个国家可专门生产并出口他的绝对劣势相对小的一些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四、里昂惕夫之谜1954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和1951年的统计资料,运用自己研究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H-O理论进行了验证。由于美国为资本密集型国家,根据H-O理论,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事实却相反,在此H-O理论失效,即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五、提供曲线六、H-O理论一、假设条件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即2*2*2模型;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是相同的,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就会使用相同的劳动和资本的比例;假设3: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不变;假设4:两个国家中,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假设5:两个国家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假设6: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假设7: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假设8: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2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