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互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价值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统一性(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社会属性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物质基础基础表现形式对立统一价值(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统一性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不同质)价值(相同质)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对立统一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三)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有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量价值量(三)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量的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减少),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增加)。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三)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的性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是与最初的直接的物物交换关系相适应的一种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可用下列等式表示:扩大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偶然地、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其他商品的自然形式上。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商品上。当贵金属从商品世界游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时,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成了货币,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主要职能(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产生后对商品经济的影响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只代表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就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所以,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市场价格价值供<求价格供>求价格供=求(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减少投资追加投资利润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合理地配置资源(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多赢利正常补偿亏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8小时甲10小时乙12小时丙10小时(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3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价值规律是在对经济活动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六)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方面属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六)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六)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使用价值价值实现价值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决定(六)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卖出去,其耗费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如果商品卖不出去,他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难以进行。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加之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加之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的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本文标题: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