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历史七年级下册1-课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专题复习(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粉色为选择题重点红色为问答题重点为必记重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课-第六课总复习第一节隋朝一、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二、隋朝统一全国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三、开皇之治2.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1.哪些治国措施形成开皇之治?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④生活提倡节俭。四、隋朝大运河第一节隋朝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路线:涿郡(今北京)——洛阳——余杭(今杭州)3.历史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的交流。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他的创立者是A.杨坚B.李世民C.武则天D.朱元璋(唐朝皇帝)(隋朝)(明朝)c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1.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2.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3.大运河的开凿造福后世,影响深远。第二节唐朝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二、唐太宗的统治1.统治措施:①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注意“戒奢从简”;④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⑥完善科举制;⑦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⑧沿用和完善“三省六部制”;⑨修订法律《唐律疏议》,宽省刑法。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贞观之治”)第二节唐朝三、女皇武则天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统治措施:①组织编写农书,重视发展生产;②选拔贤才;③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⑥完善科举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个说法是对()的评价A.隋文帝B.汉武帝C.武则天D.唐太宗C第二节唐朝四、开元盛世1.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2.统治措施:⑤倡导节俭;②发展农业生产,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④废除酷刑苛法;①任用贤才,重视吏治;⑥完善科举制。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表现:开元盛世是指()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玄宗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年号“天宝”)C(唐玄宗统治时期)第三节科举制一、科举制的形成1.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标志着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3.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二、科举制的主要内容以及作用主要内容: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科作用:给社会带来了个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第三节科举制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通过这一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到各级政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5.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知识分子致力于四书五经,脱离实际,阻碍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与西方的文化因素;6.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科举制在我国一直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四节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朝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西北各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二、唐与吐蕃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唐太宗在位时与文成公主结婚;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进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4.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三、唐与南诏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白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文成公主进藏有什么作用?1.促进了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2.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第四节唐朝的民族关系五、唐与回纥1.生活在色楞格河流域,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2.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四、唐与靺鞨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是满族的祖先;唐玄宗封栗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哪些?1.和亲;2.册封;3.设立管辖机构;4.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第五节唐朝的对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日本派出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2.活动: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国;3.作用:日本社会进步的媒介(使其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日本留学生__________随遣唐使来到长安,此后长期生活在中国。阿倍仲麻吕二、鉴真东渡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唐玄宗时)三、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他的见闻著成《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突出的贡献。第五节唐朝的对外交流了解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开放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对比这两件事的异同。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事迹、意义鉴真东渡僧人日本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玄奘西行僧人天竺历尽千难万险九生一死在日本讲授佛经,介绍中国的医药等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研习佛法,把印度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来,弟子将其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第五节唐朝的对外交流四、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2.贸易的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文化的交往:①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②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1.国家安定统一;2.经济文化繁荣;3.对外政策开放;4.唐朝交通便利。五、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国际性大都会。(根本原因)1.某官员说其祖父是最早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的,他的祖父做官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唐玄宗时D.武则天时2.科举考试强调的选官标准是A.门第高低B.思想觉悟高低C.财产多少D.才能大小3.下列成语与科举制有关的是A.纨绔子弟B.学富五车C.衣锦还乡D.滥竽充数4.下列成语最能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朕独爱之如一”C.“忆昔日开元全盛日”D.“和同为一家”5.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结盟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D.加强唐与吐蕃的联系ADCBC6.唐朝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地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那么,我们能从这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①我们必须有稳度的政治局面;②努力发展经济文化;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④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7.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应如何去评价她?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其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是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②武则天也有专制、腐化的一面;③但从总体上看,武则天不失为一个有所为的皇帝。
本文标题:历史七年级下册1-课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7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