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一章-软体动物的分类
第一章贝类的分类亚里斯多德将贝类分为有壳和无壳两大类佩尔森纳把贝类分为: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纲以下又分为若干目和亚目。1952年由于深海贝类新碟贝的发现,将贝类分为五大类群:(1)单板类,(2)沟腹类;(3)多板类;(4)腹足类、瓣鳃类和掘足类,(5)头足类。本课基本上采用了佩尔森纳的分类系统,并参照格拉西(Grasse,1960)主编的《动物学集成》第五卷中波特曼(Portmann)的分类系统,把贝类分为7纲:(1)无板纲;(2)多板纲,(3)单板纲;(4)瓣鳃纲;(5)掘足纲;(6)腹足缅(7)头足纲。一、无板纲无板纲为贝类中的原始类型,形似蠕虫,没有贝壳,故称“无板类”。这类动物的腹面中央通常有一沟,故又称“沟腹纲”。外套膜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和各种石灰质的骨针。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一个神经环和它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节。世界上总共约有100种,全部生活在海里,如龙女簪。本纲又分为2目:毛皮贝目和新月贝目目前无养殖种类二、多板纲身体上生有8块板状的贝壳,故称“多板类”。体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口及肛门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多板类的贝壳不能覆盖整个身体,在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的部分,叫做“环带”。环带的表面有角质层或生有石灰质的鳞片、骨针或角质毛等。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环状神经中枢和向后派生的2对神经索组成,也是贝类中原始型的表现。足肥大。鳃位于足部周围的外套沟中。多板纲是贝类的原始型,完全海产,现生种类有600余种,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它们都营底栖生活,从潮间带至5000余米的大洋深处都有分布,但是生活在深海的种类较少,一般生活于盐度为29‰--35‰的水域中,盐度过低的河口,很少有这类动物分布。多板纲动物按嵌入片的形状分为鳞侧石鳖和石鳖2目。目前无养殖种类三、单板纲以往只发现有这纲的化石种,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号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西方3570m深海才发现了现在生活的种。它也是一类原始的贝类,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鳃的位置和结构等,都与多板纲相似。但它只有1个帽状的贝壳,而且有些器官有较明显的假分节现象,这与腹足纲或多板纲都不相同,所以单独列为一纲。目前这类动物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深海陆续发现了8种,如新蝶贝。这类“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单板纲分罩螺目、帐篷螺目和窄套目等3目。目前无养殖种类四、掘足纲这是一类海产底栖的贝类。足部发达成圆柱状,用来挖掘泥沙,故名“掘足类”。此外它们有一个两端开口呈牛角状或象牙状的贝壳,故又称“管壳纲”。掘足类的头部退化成身体前端的一个突起,神经系统主要由脑、侧、脏和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所组成,结构仍较简单。掘足纲的动物完全为海产。种类不多,全世界约有200种,仅有2科:角贝科和管角贝科。目前没有养殖种类。五、瓣鳃纲这纲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Bivalvia)。它们的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Acepha1a)或“斧足类”(Pelecypoda)。瓣鳃纲动物的神经系统简单,但已有明显的神经节分化,由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心脏有1个心室2个心耳。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发育期间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营水生生活,大部分是海产,少部分是淡水产。瓣鳃纲约20000种,根据贝壳的形态、铰合齿的数目、闭壳肌的发育程度和鳃的构造不同,分为5亚纲。(一)古列齿亚纲两壳相等。铰合齿数多,分成前、后两列。闭壳肌2个。鳃呈羽状,为原鳃型。(二)翼形亚纲两壳相等或不等。铰合齿数多,排成1列,或退化。前闭壳肌较小或完全消失。鳃为丝鳃型。(三)古异齿亚纲两壳一般相等,铰合齿分裂,或分成位于壳顶的拟主齿和向后方引伸的长侧齿,或退化乙闭壳肌2个。鳃为真瓣鳃型。(四)异齿亚纲壳形多种多样。铰合齿数少或无。闭壳肌2个。鳃为真瓣鳃型。(五)异韧带亚纲两壳常不等。铰合齿缺或弱,韧带常在壳顶内方的匙状槽中。鳃为真瓣鳃型或隔鳃型。本纲动物的分类,有的学者分为列齿目(Taxodonta)异柱目(Anisomyar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有的学者按照鳃的构造不同分为原鳃目(Protobranchia)丝鳃目(Fillibranchia)假瓣鳃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隔鳃目(Septibranchia)1、蚶科(Arcidae)蚶科属于翼形亚纲、蚶目、蚶总科贝壳相等或不相等,前后近等表面常有褐色壳皮铰合部具小齿多枚,排成1列。前、后闭壳肌均发达,足部具深沟,常具足丝。外套膜游离,无水管,有外套眼外韧带在同一平面上北方常见的养殖种类泥蚶放射肋18-21条2-3cm毛蚶放射肋30-34条4-6cm魁蚶放射肋42-48条8-10cm2、贻贝科(Mytilidae)属于翼形亚纲贻贝目贻贝总科身体对称,楔形铰合齿退化,或成结节状小齿后闭壳肌巨大,前闭壳肌退化或没有外套膜在身体后方有一愈着点。常见的种类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条纹隔贻贝隆起隔贻贝麦氏偏顶蛤寻氏肌蛤短石蛏3、江珧科(Pinnidae)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江珧总科两壳同大,大型,壳薄脆,壳前端尖细,后端宽广,开口。壳表具有放射肋。肋上有各种形状的小棘。铰合部长,线形,占背缘全长,无铰合齿。前闭壳肌痕小,位于壳顶下方;后闭壳肌痕大,近于贝壳中央。足丝毛发状,极发达。贝壳的珍珠层只存在于前后两闭壳肌之间。在肉质部的后方,肛门的背侧,具有1个较大的腺体,称为“外套腺”。本科贝类皆为海产。我国的江珧科动物共有9种。其中栉江珧普遍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细长裂江珧及羽江珧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其余的6种均分布在南海。4.扇贝科(Pectinidae)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总科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发达贝壳呈扇形外套膜缘游离形外套膜突起形成帆状,外套眼发达常见的种类栉孔扇贝:前端有足丝孔,贝壳一般紫色或淡褐色,左壳有10条放射肋且有棘突起。海湾扇贝:贝壳中等大小,壳表面黄褐色,放射肋20条,肋上无棘。虾夷扇贝:壳大型,超过20cm,15-20条放射肋,右壳黄白,左壳紫褐色。华贵栉孔扇贝:壳面呈淡紫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具枣红色云状斑纹。壳高与壳长约略相等。放射肋巨大,为23条。日月贝:壳圆形,两侧相等,壳表面光滑。其中长肋日月贝放射肋24-29条且较长;美丽日本日月贝放射肋40-48条但较短,近壳顶部不明显。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长肋日月贝美丽日本日月贝5、牡蛎科(Ostreidae)翼形亚纲、牡蛎目、牡蛎总科两壳不等,左壳较大,常以此壳固着他物之上生活。铰台部无齿,有时具结节状小齿。内韧带。闭壳肌位近中央或后方。外套痕不明显。足和足丝均无。心脏常在直肠的腹侧。海产。常见种类密鳞牡蛎:贝壳圆形,右壳表面鳞片排列非常紧密,并且贝壳内侧壳顶的两边有一列棘状突起。长牡蛎:贝壳很长背腹缘几乎平行,前凹线浅。近江牡蛎:卵圆形,贝壳表面鳞片排列不紧密。褶牡蛎:贝壳呈三角形,左壳前凹线深,韧带槽深。大连湾牡蛎:贝壳呈三角形,左壳前凹线深,韧带槽浅。密鳞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褶牡蛎6、帘蛤科(Veneridae)属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总科两壳相等,壳顶倾向前方。壳面常有各种刻纹。铰合部通常有主齿3枚;侧齿有变化。足无足丝。水管有一部分愈合或分离。常见种类: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杂色蛤、硬壳蛤、紫石房蛤、丽文蛤、日本镜蛤等。菲律宾蛤仔: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放射肋细密,90-100条,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杂色蛤:外形与菲律宾蛤仔近似,放射肋50-70条。文蛤: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青蛤:壳呈膨大的圆形,外壳颜色为黄褐色,但在外缘有紫色,有如一紫色环,因而得名赤嘴蛤。壳上有成长轮及放射肋,在紫色的外环部份特别清晰而成为网纹雕刻。7.蛤蜊科(Mactridae)属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总科两壳相等,呈钝三角形,韧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韧带,位于边缘;一部分为角质的内韧带,位于壳顶内方的槽中。左壳有“人”字形的主齿,右壳主齿多呈“八”字形,侧齿不固定,海产。我国近海蛤蜊科常见:如四角蛤蜊和西施舌8、竹蛏科(Solenidae)属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总科两壳相等,壳质薄脆。体形呈柱状或长卵形,两端多少开口,壳顶低,韧带在外方。铰合齿多变化。足强大,多少呈圆柱状。常见种类:长竹蛏圆柱形,宽度为长度的1/8-1/7缢蛏椭圆形,宽度为长度的1/5-1/4腹足纲(Gastfopoda)腹足纲是贝类中最大的一纲,约有88000种。本纲又分为3亚纲,其分类主要依据:侧脏神经连索是否交叉,本鳃与心室的关系;在空气中或水中呼吸;本鳃的数目和构造,以及二次性鳃的形态;齿舌的构造;颚片有无及其形态和位置;雌雄同体或异体,足的形态,厣的有无及其形态;贝壳的形态等。本纲分为3亚纲:(一)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或扭神经亚纲(Streptoneura)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扭转,使左右侧脏神经连索交叉成“8”字形。鳃和心耳在心室的前方,故名。(二)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除捻螺外,侧脏神经连索不交叉成“8”字形。本鳃和心耳一般在心室后方。(三)肺螺亚纲(Pulmonata)无鳃,以“肺”呼吸。多栖息于陆地或淡水中。1.鲍科(石决明科)(Haliotidae)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对鳃总科贝壳很低,螺旋部退化,螺层少。体螺层及壳口极大,其末端边缘具l列小孔。鳃1对,左侧鳃较小。无厣。常见种类杂色鲍:壳面的左侧有一列突起,约20余个,前面的7~9个有开口,其余皆闭塞。壳表面绿褐色,生长纹细密,生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面呈布纹状。皱纹盘鲍:从第二螺层的中部开始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以20个左右凸起和小孔组成的旋转螺肋,其末端的4~5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耳鲍:整个贝壳扭曲成耳状。壳面左侧有一条螺肋由一列约20个左右排列整齐的突起组成,其中5~7个突起有开口。肋的左侧至贝壳的边缘具4~5条肋纹。生住纹细密。杂色鲍皱纹盘鲍耳鲍2、骨螺科(Muricidae)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总科贝壳呈陀螺形或梭形,螺旋部中等高。壳顶结实,壳面具各种结节或棘状突起。前沟长。厣角质较薄。眼位于触角外侧中部,构造复杂。常具肛门腺。中央齿一般具3个齿尖。常见种类:蛎敌荔枝螺红螺3、阿地螺科后鳃亚纲、头楯目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常见种类:泥螺4、帽贝科(戚科,Patellidae)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帽贝总科无本鳃,有成环状的外套鳃,位于外套膜和足部之间。常见种类嫁戚(Cellanatoreuma(Reeve))5、笠贝科(青螺科)(Acmaeidae)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帽贝总科具有一楯形本鳃,外套鳃或有或无常见种类:史氏背尖贝(Notoacmeaschrenckii(Lischke))6、马蹄螺科(Trochidae)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总科贝壳呈圆锥形、塔形或球形。壳口完全,呈四角形或圆形。脐有变化,有的缺;有的大而深;有的为石灰质胼胝遮盖;有的由于内唇加厚,弯曲成漏斗状的假脐。厣角质,圆形,多旋。常见种类:大马蹄螺锈凹螺银口凹螺单齿螺7、蝾螺科(Turbinidae)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蝾螺总科贝壳坚硬,螺旋部低,体螺
本文标题:第一章-软体动物的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4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