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浪潮在全国迅速兴起,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对学校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业被应用于教学中去,即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是指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技术;现在主要是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教育技术在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以其;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并且又在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我们在这里主要讲其中的学习理论,目前来看,比较主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那么,这些主流的学习理论对对当代教育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逐一论述。首先,就行为主义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做出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这种学习理论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纳金斯等。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然后做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这种学习理论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早期的行为主义甚至完全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行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华生(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⑴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⑵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⑶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学派曾经在心理学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在教育方面有过极大的影响。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提出的“作用律”和“废律”都是强化理论的表现,只不过“作用律”强调的是正强化,“废律”强调的是负强化。桑代克认为一旦反复、经常运用刺激情境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经常练习),就会弱化二者之间的联结,否则就会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结,前者是“作用律”,后者就是“废律”。效果律指导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口头表扬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桑代克列举了数学中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停地重复乘法表,并且一直提供奖励,形成了刺激(6x6二?)和反应(36)的联结。在阅读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学习高领词汇也正是强调了重复。一个人S一R联结越多,他就被认为越聪明,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联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语言学习环境在行为主义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寻找典范性的准确的语言素材,这一途径尤其适合于大学生阅读及口语训练。当下有些教材内容已经过时,观点也无法适应发展中的中国国情,这样的语料显然不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另外,这些语料要因人而异,且要循序渐进,这样正向强化的作用才明显,学生才可能主动地,顺利地使用这些素材。其次,模仿应该被看作语言学习的基础和重要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属性,更是语言学习者将天生的语言潜能转化成习惯性现实交际的中介。Stem也曾说过,“语言学习主要是模仿。”在发音及口语训练时,模仿的作用最突出,效果最明显。再次,行为主义也关注内在动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倘若只是机械性地模仿与重复训练,任何人都不可能习得一门语言。写作训练正是检验一个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料的最佳平台(在外教资源急缺的情况下)。当学生主动积极地写作时,他所感受到的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双重进步会促使他自觉加强练习,直至写作技能达到熟练化和自动化。现在,有部分人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的某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体操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对我们进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程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各种学习理论由于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指导,获得了蓬勃发展;同时也由于其方法论局限性的束缚,有不同的侧重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深深地受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学习要通过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来实现,即学习过程是内部认知变化过程。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如教学内容)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重视人的主动性和经验,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有很大的启示。认知建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一个特点就是可利用性,即遇到新的学习时,可以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点。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知识型提问中,传统的单纯考查记忆知识点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将历史学科定义为“死记硬背”的学科,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感。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习得、转换、评价,评价则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环节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阅历有限,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会产生偏颇,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以期更好地帮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某一位老师在上《南京大屠杀》一课时,设计的评价型提问如下:通过看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影片,提出问题:你看到听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样认识南京大屠杀?评价型提问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走出“仇恨日本”的循环圈,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以人性视角审视南京大屠杀是一种世界潮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在勿忘国耻的同时,也要提倡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更多地去反思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提问是历史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是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具有督促指导、反馈检查、交流沟通、发展思维等方面的功能。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课堂中发挥好提问的作用,会使课堂效果大大提高。但我觉得认知学习理论还有不足之处:它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⑵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因此,建构即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⑶建构因人而异,提倡合作学习。学习者总是以个人独有的方式建构事物的意义,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唯一标准的理解。因此,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知识理解的不足,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据此,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⑴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⑵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⑶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⑷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影响⑴注重人的整体发展。要注重“完整的人”的教育教学,不要只搞“以智力开发为主的颈部以上的教育”,应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人本主义主张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习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要使学生注意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激发自己的潜能释放,并使人格健康发展。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作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的,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内部需要、情感、动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应真正从学生出发,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要让学生真正参与。⑶重视学生的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4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