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刘军宁保守主义读后感保守主义著作保守主义思潮
刘军宁《保守主义》读后感201X/X/XX刘军宁《保守主义》读后感与自由主义的渊源之清晰和理论之系统相比,保守主义一贯以松散而非体系、批判而非建构、求稳而非求变的风格示人。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被明确识别并命名的思想脉络,实际上直到十九世纪才出现。在英国,这个词是1830年社会活动家克罗克送给主张保皇的托利党人的帽子,在法国的早些时候,“保守主义”也只是一本时政刊物的名字,它主要维护“宗教、国王、自由、宪章及值得尊敬的人”,虽然这样的标签式定义对保守主义来说仍然并不十分准确。政治哲学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始于十八世纪中后期休谟对洛克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的挑战,以及埃德蒙伯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它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时代、国别、事件特征,也就是说“保守”是一种维护传统和现实的姿态,撇离保守的对象来给保守主义贴上超越时空的标签,并不能作为保守主义的严格定义。保守主义的理论前提是承认历史对制度、传统的正面功利性验证,认为但凡经过时间磨洗和习俗沉淀过的,都值得人们去细心呵护,所以我认为用“历史功利主义”来界定保守主义,尽管未必完全准确,但至少比标签式的定义更接近其本质。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一书并非专门对欧美保守主义思想史进行梳理,正如早在第一版里自序所述,乃是试图对作者所认识、接受的保守主义核心思想做出描述和阐发的学术专著。我写这篇文章基于《保守主义》一书为“保守主义”摇旗,一来是想尝试澄清由于西文直译和中文语境的叠加原因,非政治学专业读者望文生义所可能造成对“保守主义”不必要的误解,二来也[标签:介绍]
本文标题:刘军宁保守主义读后感保守主义著作保守主义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6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