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公申论-李永新笔记
课前语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第一部分:了解申论第一节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a.阅读材料;b.向上级领导汇报;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d.发文执行。1.申论考试目的: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2.考试形式:(1)试卷基本结构a.卷头;b.注意事项;c.背景材料(5K~8K);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b.分析提问的意图。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3.能力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第二节申论的材料特点1.形式特点: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2.热点特点以前的要求: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现在的要求:(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特点:(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3).虚与实的把握: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第三节申论的阅卷1.阅卷的基本形式: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2.阅卷的基本规则:双人阅卷核分制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a.灵活;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第四节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2、简单浏览材料: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主题把握——大概印象。3、仔细阅读:30——40分钟把握材料主题。4、分题作答: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第五节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a.公开、公平、公正;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4、申论作答的目的: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5、练习: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6、分析热点: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第二部分备考总体思路: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一个灵活:灵活对应。第一节申论阅读一、读什么?围绕问题来阅读。1.主要问题是什么?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a.问题——原因——对策;b.专家建议;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d.领导讲话。二、怎么读?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3.合理利用草稿纸: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三、读的技巧:1.详读: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本节完。第二节申论概括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1、联系: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2、区别:(1)内涵的区别: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⑥罗列要点;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第一(一是);第二(二是);第三(三是);……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三、其它概括题型: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四、概括的基本流程:1、眉批;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3、分析问题;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6、成文。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2、标点符号:a.算字数;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3、根据字数分段。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4、虚与实的把握;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5、按要点采分。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8、要点重于逻辑: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第三节申论对策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一、对策的总体形式:1、对策的基本结构;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B.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二、对策的针对性: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
本文标题:中公申论-李永新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7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