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和过程(一)含义婴幼儿发展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四个部分:(二)婴幼儿发展的阶段——婴儿期和幼儿期婴儿期0-3岁,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期(学前期):3-6、7岁又分为幼儿早期、中期、晚期(三)婴幼儿发展的基本特点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观与客观(一)客观因素1、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2、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个体心理和生理机能和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格赛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提出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双生子爬梯实验)3、环境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分类: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对环境高敏度感;形象性和行动性思维决定对环境的高依存度作用4、教育教育受社会性质制约(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越社会条件,不能违背规律),本身是一种社会条件,同时也是一种环境影响。但是与其他社会条件不同。遗传是先天的,教育和环境是后天的,遗传是必要条件,儿童的发展由环境和教育决定。(二)主观因素——(内部矛盾)三、儿童发展理论(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成熟论)1、主要观点(1)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秩序进行,由机体预先成熟决定。(2)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结构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生理结构变化机制由生物规律决定,心理机构变化是心理形态的转变,但内在仍然由生物机制决定。(3)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和学习成熟是一个内部因素控制过程,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发展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和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4)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改变实现。(5)行为周期:第一周期,2-5岁;第二周期,5-10岁;第三周期,10-16岁(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华生的心理发展观(1)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并用刺激——反应(s-r)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2)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第一、否认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否定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操作性行为的重要性。行为强化(1)强化要及时(2)强化的时间安排——间歇性强化和固定比强化(3)慎用惩罚:没有教导出新的行为;产生怀恨心理;对惩罚本身的看法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观榜样的作用。需要教育的引导。自我效能的重要性。(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人格: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自我理想与良心)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评价:第一次强调早年经验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儿童发展中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但是,过分强调性(力比多)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教育遗传对人的影响。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经受内外部的一切冲突,其发展顺序按渐成的固定顺序分为八个阶段(危机)第一、婴儿期(0-1.5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第二、儿童早期(1.5-3岁)——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第三、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动感与内疚感第四、学龄期(6-12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第五、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第六、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第七、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第八、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绝望感评价:首先: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而是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其次,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成人期,把发展定位终身性质,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有利教师具体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四)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日内瓦学派研究认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就是研究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认知发展是生物发展的扩展,其中,智力发展控制情绪、社会性及道德发展。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反映在行动上,行为被图式控制。人的认识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不同的心理过程完成。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皮亚杰按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依次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低级行为图式2、前运算阶段(2-7岁)(1)知觉集中倾向——片面性(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思维的具体性(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形成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1)假设演绎推理(2)命题推理(3)组合推理评价:第一、提出具有辩证法的发展理论,虽有唯心主义色彩第二、过程明晰、记录详尽,并进行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第三、采用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具有开创性(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维果茨基1、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这些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儿童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文化是人的社会生活和活动的产物,文化的东西都是社会的。2、心理发展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社会交互作用对人的认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人类心理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儿童心理发展离开教育也无法实现。3、心理发展的推动: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技能语言符号中间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4、三个重要问题:最近发展区(儿童发展两种水平),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六)瓦龙的心理发展观——巴黎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1、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辩证规律(1)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内外因原理(2)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3、研究方法首先,主张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其次,特别强调要注意运用方法时的观点,即参照系。(一)实验法定义:研究者通过有意识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进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局限性:第一,出于道德的原因,第二,不能将被试者随机分组。1、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研究心理现象的的一种方法。优点:控制严密,科学性高,结果记录客观、准确,便于分析;容易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数量小,脱离现实生活,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下儿童的表现差异四、儿童研究的基本方法2、现场实验是一种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它是一种准实验设计。评价:在内部效度上不如实验室,但在外部效度上优于实验室实验,由控制上的不严的缺陷换取了实验条件和环境的真实性,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二)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1、自然观察法指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个体的行为。场所有家庭、学校、幼儿园、游戏场等分类:(1)样本描述法。优点:是内容丰富详尽,可确定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缺点:是可能存在记录的可靠性及资料量化困难等问题。(2)时间样本法。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预先选定的行为。优点:是可对观察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缺点:是仅用于常常出现的行为,不适用极少发生的行为,由于有特定时间,所以不能保证行为的完整性(3)事件样本法。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为观察对象,观察者深入到儿童生活或游戏场所中等待事件的发生并对事件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加以记录。优点:是保持行为自然流程的完整性,缺点:是不易量化(4)特质评定法。观察者事先准备好评定量表,量表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格特制的、观察者根据观察所得的印象,对被试的人格特质进行等级平定,简便易行。优点:是唯一能告诉我们人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行为的方法,可用在婴幼儿身上。缺点:是易受观察者偏见影响。避免因观察者影响儿童的行为,方法之一是用摄像法,或者和儿童熟悉2、结构性观察一种经过严密设计的观察,尤其适合于研究在自然情境中很少发生或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三)谈话法1、定义: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性的资料的一种方法。可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2、评价优点:能针对性收集研究数据,情境自然,可追问或重复,缺点:不适用于年龄太小或不能清楚了解他人说话的儿童。另外,由于时间,经费及人力的限制,不可能对大样本的人进行访问,难免会以偏概全,访谈的资料也难以量化。3、准备工作:第一,对研究计划要有详细的了解,熟悉访谈内容,了解对象的背景资料第二、带齐访谈工具第三、创造环境,取得被访者信任第四、善于把握方向和主题第五、访谈记录也重要,这是分析和得出结论的直接依据。有当场纪录和事后记录。临床法:是研究者通过研究被试对一个问题、一件工作或一个刺激反应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四)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儿童活动作品,以了解儿童的社会行为和智力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五)问卷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类似,只不过将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写的方式作答,原意是一种为了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优点:对探索性研究十分有用,可提供行为的方向,问题的焦点主要价值观念等信息缺点:资料分散,不易统计封闭式问卷:封闭式问卷: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省事、经济,资料便于统计缺点:只适合书面言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被试,如果问卷设计不当,可能会导致被试做出不真实的回答。回收率低也会影响结论。两种形式:开放式问卷题海拾贝:1、以下不属于婴幼儿生理发展的是()A、大脑B、身高体重C、认知D、动作2、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少年期D、童年期3、身心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婴幼儿发展的()特点A、连续性和阶段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4、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思想家是A、格赛尔B、斯金纳C、华生D、弗洛伊德5、以下不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是A、华生B、斯金纳C、班杜拉D、埃里克森6、埃里克森理论中自主对羞怯与怀疑的阶段是A、婴儿期B、儿童早期C、学龄期D、青春期7、维果茨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三个重要问题,分别是A、最近发展区B、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C、发展应走在教学前面D、学习的最佳期限8、以下不属于儿童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第二节婴幼儿身心发展一、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一)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生理、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0-1岁第一年,是婴儿期,也是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1)生理的发展原始的动作反应。食物性无条件反射,如吸允反射、觅食反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怀抱反射。另外还有抓握反射、游泳反射(2)心理的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婴儿与其照看者的交往,即亲子交往。婴儿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是积极发动者、维持者、促进者。0.5-1岁,交往的愿望更加强烈,产生特殊的情感——依恋(3)教育——父母及婴儿的照顾者注意第一、善于辨别信号,满足需要第二、多和孩子交往第三、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第四、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2、1-3岁儿童心理发展1-3岁,是真正形成
本文标题: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1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