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
1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摘要: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语言的品味,而学生面对美文却味同嚼蜡,追根究底是他缺少对语言的敏感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来赏析,由词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敏感性的比较实际的方法。关键词:关键性词语语言敏感性语言的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美的语言敏感的特质,也可以说是对美的语言的敏感程度。就能力而言,是一种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应该说每个人都天生对美的语言敏感。语言的敏感性,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才能从根本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可视为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在阅读过程第二阶段中抓住关键词语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词语是作品的组成材料,又是作品灵魂的载体。而关键词,是作品中最能精练体现内容和主题的核心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就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以“星星”“眼睛”作比喻,写出了野花星星点点小巧伶俐的形状,“眨呀眨”写出了野花摇曳2的姿态,由于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微风中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了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用诉诸视觉的鲜花来写诉诸听觉的温柔美好,感觉奇妙相通,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外祖母的话语所传达出的那份深沉的爱,巧妙的表达使只有在当时特定情景下才感受得真切的温情在文章里也极易捉摸;“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豆麦、水草、月色都不是具有情感的人,而是客观的物,此处却分别用“扑面”“朦胧”等词语来修饰或描写,词语的组合打破了常规,新奇而有深意。仿佛它们都有情有义,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看似简单的描写调动了人的嗅觉、触觉和视觉,有味有色更有情。特色鲜明的文字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阅读时,即使不能立刻准确把握文字的意蕴,也起码应该能注意到这类文字的与众不同,意识到这些文字需要涵泳,倘若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对语言缺乏敏锐的直觉——这类问题在青少年身上也确确实实存在着。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进入阅读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文字,并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进行交流,各人畅谈自己的理由。坚持这样做,就可以养成学生对文章语言自觉注意的习惯,从而提高语言感知的敏锐性。二、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培养语感比较鉴别,实际上就是比较语言是“怎么说”的。让学生通过比较“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而训练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分辨力,欣赏力,理解力。(一)、调换词语比较。因为比较的词语都要从原稿和修改稿中去找,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有些精妙的用词,是作家以其娴熟的功力一挥而就的,并不是多次修改而成的。因此,运用同义词调换课文中的用词,两相比较,以显示课文用词之妙,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比较法。在教学中,可运用选择式比较,如《我的老师》中这样一句:“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敲”是一个寻常词语,而用得却极其精当,为了让学生体会其妙处,我们故意在黑板上写成这样:(敲、打、抽)。然后要学生选择出精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因为“打”3“抽”是比较重的,表明老师比较用力,和前文“轻轻地”不符。因此,用“敲”就表现出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她对学生的爱也在这“敲”中流露无遗。(二)、填空式比较。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学生伤痕,一()乱蓬蓬的胡子。”我曾要求学生在括号内填上量词,他们填写的量词五花八门,主要有:把、团、撮、络、束等,然后让他们对照课本,原来是一个“部”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用其他量词而用一个“部”字呢?“部”一般与书本、机器等相联系,“部”与书组合时,表示书的容量大,数目多;与“机器”组合时,表示机器的整体性。鲁迅在这里也正是取了“部”的整体性和量大数多来形容孔乙己的胡子,说明孔乙己的胡子多而且乱,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精神颓唐、贫穷潦倒、寒酸邋塌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所以,这个“部”在刻划孔乙己的外貌上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是其它量词所不能代替的。运用这种比较方法,要让学生懂得:读文章时,不要只盯在“丽词佳辞”上,要重视品味寻常词语,尽管其“貌不惊人”,其实它的内涵在特定的语境里也是很丰富的,其表现力也是很强的。(三)、同物异词比较这种比较就是对课文中同一描写对象先后的不同用词进行比较。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从“叫喊”到“大笑”到“号叫”更显其欢快、豪放;从“飞翔”到“飞舞”显其全身心投入战斗,在斗争中得到快乐;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示其敏捷、勇猛,富于战斗力。诗篇用这类词语的变化绘声绘色地进一步把海燕英勇战斗的激越豪迈的雄姿突现了出来。同物异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教学,反复体会,才能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四)、同词异物比较有的时候,也可进行同词异物比较,就是将用于不同对象的相同的词语进行比较。同一词语,尽管字面意义相同,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趣,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同词异物比较,有助于学生懂得“义随境迁”的道理。4例如《故乡》中“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句话中的“鄙夷”,是对二嫂这一人物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杨二嫂可笑的自尊和势利,《多收了三五斗》中“‘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中的“鄙夷”,则表现了帐房先生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然都是轻视和厌恶,但是由于人物处境不同,具体的心态也就不同。《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表现母亲令人憎恶的冷漠、势利;《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表现祥子因寒冷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有象征意味,象征人物饱受折磨的悲惨命运。作者用了相同的词语,但表达的却是人物的不同心态。同词异物比较教学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同一词语的表达效果在不同的语境里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对词语的理解和鉴赏,要因文而异,不能以此代彼。总之,词语的比较教学,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通过比较形成“反差”,其“效应”能使学生产生“顿悟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两相比较,形成“反差效应”,其效果比单纯就词讲词要好得多。三、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去想象、还原,从而揣磨人物性格,培养语感一篇文章要想生动活泼,就离不开动词的恰当运用。用了动词的文本所展现出的画面是鲜活的,是灵动的。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准确把握动词传达出的形象,不能将画面激活,那么这样的阅读是苍白无力的。老师要适时捕捉这些有灵性的词语,有时甚至要通过形象演绎来促成学生的理解,把文本读活。“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中“跳、拔、点、磕、退后、上前、架、说笑、嚷”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勤劳能干,架船技术高超的农村孩子,听到了他们得到允5许去看戏时的欢呼雀跃,看到了他们前往看戏时的急切欢乐的劲头,他们的淳朴热情、憨厚可爱也为江南农村的月夜平添了几多美丽。抓住动词,通过想像,还原,及时地调动大脑储存的经验,在脑海中快速地浮现人物的外貌,演绎人物的言行,景物画面、场面,伴随阅读过程在脑海中随机地演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要让学生领悟到:精选动词可以使人物灵动传神,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双喜很可能是个孩子王,在伙伴中有一定的威信,有号召力、组织力。他说话干脆利落,脑子灵活,主意颇多。遇事也能比一般孩子想得周全。他皮肤黑黑的,身体健壮,动作敏捷。他的聪明能干还表现在他能善解人意,办事果断,。阿发同样也勤劳能干,“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可见其活泼的身影;而偷豆时力主偷自家的,更见其淳朴善良,憨厚无私、好客豪爽的内心。总之,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语言敏感性问题,既是阅读习惯的问题,也是阅读心理的问题。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是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其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全面建构学生的阅读心理“确定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核心的确认过程。”只有让学生们踏踏实实地在字里行间挖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起情感共鸣。抓住关键词进行文本阅读,就是为解读文本寻找到一把钥匙,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
本文标题: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