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哲理小品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哲理小品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启超(1873--1929)近代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康有为的学生,与康合称“康梁”。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介绍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主张开学校,育人才。1897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次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主编《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资产阶段革命派为敌。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1916年,又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口号,哲学上,宣扬进化论思想,认为“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又主张“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甚矣变之之难也”,为君主立宪提供理论根据。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具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任教。所著编为《饮冰室合集》。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义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描写要深刻: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义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描写要深刻:1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2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3.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4.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意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1.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2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意义远大、格调高雅: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对先生的赞美,对文坛现状的遗憾)借文章传雅意,雅之大趣。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箜篌有一种浪漫唯美的悲剧性情调,出乎天然,以至于在她离世的岁月里,人们也常常会在某种追忆往昔的梦幻意境中提到她。广阔华丽的唐诗,精雕细琢而浑然天成,空灵纯美又不失大气。箜篌象征着世界性的凤凰文化,但又独具东方之美。“凤,神鸟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太平。”爱,让生命变轻:“你跳我也跳!”莱昴那多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这句台词,曾感动得多少痴男怨女热泪盈眶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千年前,有个无名的妻子已经用行动,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诗篇,这就是汉乐府中的《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劝你不要渡河,)公竟渡河。(你还是去渡河。)渡河而死,(落入河中淹死了,)其奈公何。(让我拿你怎么办啊?)这应该是汉乐府中最短的诗了,和最长的《孔雀东南飞》一样,同是写夫妇殉情之作。据《古今注》中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撑船,见一个“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他的妻子追来阻挡不及,夫坠河而死,妻弹着箜篌唱出这几句哀歌后,亦投河自尽。子高的妻子丽玉听说这件事后,有感而发,创作出“箜篌引”这个曲子。生命因爱而美丽;爱,让生命变轻。这让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外有一对夫妻,同是登山爱好者。两个人在一起攀登一座危险的山峰时,攀在前面的丈夫的岩钉松动了,失足跌向山谷。妻子抻出手想拉丈夫一把,却没能拉住。在这一瞬间,妻喊了一声:我爱你!然后毅然地割断了身上的保险……这些生死与共的爱情故事,让所有的誓言都变得苍白无力!集体麻木:情感的稀释不知大家留心了没有,现在,也许,天下每时每刻都有好多应该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但是,你,我,他,我们,却已经很难被感动。无论是明星们煞有介事的委屈的眼泪,还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抑扬顿挫的倾诉,都无法让我们感动。记得儿时,老师在课堂上朗读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室里的几十位同学的眼里无不噙满了泪水。那时候,我们不仅很容易被感动,而且感动得入心入肺。可如今,漫说像《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平平的散文,你就是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文章都堆到我们的面前来,我们也大多会拒绝感动了。有人说,我们不易被感动,这是因为:我们成熟了。但是依我看,退一步讲,哪怕这就叫“成熟”,那也只能是一种畸形的成熟。而畸形的成熟是无足称道的。一位30岁的侏儒身高不过1米,“成熟”也许是实在的,然而,他的垂体和肾上腺素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之所以不易被感动,那是我们短缺真情实感的缘故。如果说,一个单独的个体短缺真情实感,那还只是他个人的不幸的话,那么,设若整个民族都缺乏真情实感,那就多少有点儿可怕了。这便让我想到了前人。上个世纪初,梁启超以其卓绝的辩才闻名于世。梁氏每次讲演或授课,虽然开头大多有点做作,但是,一旦切入正题,必是声泪俱下,每每难以自持。讲到孔尚任《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节时,先生先是掩面而泣,继则大放悲声,身心顿时入戏而不能自拔。而如今,我们已不太“入戏”了。一夜情,木子美,天亮以后说分手,卡拉OK厅里的海誓山盟,桑拿浴室里的诸般苟且,谁把谁当真?于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在“见多识广”和“见怪不怪”的偏见里渐渐适应了虚伪。少男少女们坚持不懈地追捧着放浪形骸的贝克汉姆,把他的任一劣迹都当成真正的图腾去顶礼膜拜。当然,这种失却是非观念的“崇拜”不会是什么真情实感,但是,它却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当道德评判缺席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也必然一并被稀释了。情感被稀释的直接结果是集体的麻木。因此,当有人把张铁林、黄健中、赵忠祥们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我们就连眉头都懒得皱一下。我们业已习惯了不再为“别人的事情”感动。当一群青年人愉快地踩着殡仪馆里哀乐的节拍跳起抒情的“慢四”,当一位女明星兴高采烈地述说着她那可歌可泣的离婚经历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早已把“别人”的任何言说和行为都在心里默默地将其诠释为一种纯粹的“表演”。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我们不是总是在说要振兴中华吗?怎么振兴?从哪儿振兴?我想,第一步还是要从恢复我们的“感动功能”开始。你想,假如我们把近乎本能的“感动”都给弄丢了,那还谈“振兴”什么?《桃花扇·余韵·哀江南·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这一曲曾让我读到心灰。
本文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72 .html